三亚“大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亚 大社区)
三亚“大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亚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试点方案》解读
三亚日报记者 黄珍
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三亚城乡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三亚出台了《三亚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试点方案》。
根据《方案》,到2023年,三亚将新建32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纳入全市统一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市、区、服务中心互联互通。“三亚试点建设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管理模式、开发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是对社区治理体系的一次积极探索。”参与《方案》调研和起草的三亚学院原特聘教授宁光荣说。
探索新型有效载体 推动服务资源下沉
当前,三亚各区村(居)虽然实现了便民服务站全覆盖,但便民服务站没有管理权,且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与群众的期待还有距离。同时,村(居)委会成为代行区政府部分职能的“驿站”,涵盖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环保、民政、综治等多项行政职能,容易导致村(居)行政化。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后,可以大大减轻区级政府各部门的负担,让区级各部门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改善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理念 助力乡村振兴
《方案》调研组在考察中发现,近年来,三亚推进旅游业转型、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等产业,一些新增小区由于属地管理存在土地权属纠纷,小区管理和居民管理存在重叠等原因,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三亚村(居)点多、线长、面广,偏远村(居)是基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的地方,是贫困群众、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推行大社区综合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分散偏远村(居)和新开发小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村一企”新格局,就要引进大批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来三亚农村投资兴业,企业发展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是解决所需的建设用地,这有赖于行政村的配合与支持,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可以整合和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整合集约利用开发建设资源,增强三亚城乡发展新动能,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今后村(居)民的大事小情均可“一站式”办理
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市、区两级下沉到村(居)委会的公共服务及管理事项,这就意味着,今后辖区村(居)民在办理包括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治理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自治共治服务、教育科普服务等21类、110大项、206小项服务时,均可以在村(居)所属的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按照《方案》规定,到2020年底三亚将完成东岸村、龙坡村、六道村、海坡村的“村改居”,同时将在全市31个村(居)完成试点建设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7个,范围涵盖各区及育才生态区。
据悉,在试点过程中,各区及育才生态区将对原有的便民服务站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按照“统一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距离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较近的予以撤销,偏远的村(居)便民服务站,为了便于群众办事予以适当保留。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