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党员故事 | 吴敬:一份初心一份善念 办厂助残扛起党员担当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编者按:为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发挥典型带动、榜样引领和先进激励作用,2017年起,文昌市委组织部启动“讲述平凡党员的不平凡故事”大型主题活动。在2017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18年10月,文昌市委组织部启动“勇当先锋 做好表率——讲述平凡党员的不平凡故事”主题采访活动。南海网派出宣传报道小组深入文昌市各乡镇,寻访挖掘了20余位基层平凡党员的不平凡故事。
吴敬是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海网特约记者 连中华摄
确实地说,吴敬如今还不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2017年6月,吴敬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如今仅一年有余。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吴敬说:“作为党员,我要做的就是带好头,我要带着我厂里的一群‘家人’一直走下去,而且要越走越好。”
吴敬是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口中所说的“家人”就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这是个特殊的家庭,因为68名“家人”中有48名都是残疾员工。作为这个特殊家庭的“家长”,吴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让每一位残疾员工可以自力自强地生活。
这样的照顾如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吴敬因善举而获得了多项荣誉,“2015年度最美海南人”“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海南好人2016年度十大网络人物”“2017年度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特别奖”……
然而,这些并不是吴敬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他说:“原来,我担起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如今,我同时还要再扛起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只盼厂子越来越好,这样我就可以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办厂照顾残疾人 他不忘初心与梦想
为什么想要照顾残疾人群?谈起这个问题,吴敬说这是一份自然而然的初心。那是2009年,那一年,吴敬入股会文镇残疾人、全国劳模陈玉良创办的会文宏达磨料厂。
“当时厂里有不少聋哑人,每次看到残疾人艰难地生活,我都心生怜悯,希望能尽我所能,让广大残疾人有稳定的工作,同健全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对残疾人群的同情心让吴敬心底默默地萌生了办厂助残的想法。
助残的善念,像一粒朴实的种子,默默地埋在了吴敬的心里。
2012年,吴敬拿出自己多年的积攒,通过向朋友借款、向银行贷款,还卖掉了价值30多万元的轿车,筹集500多万元,引进一套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创办了占地15亩的文昌金泰椰棕制品加工厂。
有了照顾残疾人的条件,吴敬没有忘记初心,他主动与文昌、定安、屯昌等地的残联取得联系,表达自己想要助残的决心。于是,在残联的助推下,工厂一开工就招了13名聋哑、肢体残疾人当员工。
来自定安的王槐基、王槐茂两兄弟就是第一批进厂的工人,这两兄弟因为都是聋哑人,不容易就业,家里条件不好。吴敬一路带着两兄弟,教他们做工,与他们交流,如今,6年过去了,两兄弟每人每月能赚3000多元,家里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据了解,吴敬创办的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已安置45名残疾人和2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就业。同时,几年前,吴敬向省残疾人基金会捐赠24万元,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分5年时间定向资助会文镇8名残疾人。
吴敬与厂里的员工亲如一家。南海网特约记者 连中华摄
给员工提供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吴敬不变的初心。 南海网特约记者 连中华摄
学手语建宿舍 他的关爱暖人心
“又剪了新发型?”走到厂宿舍的楼下时,吴敬正好碰到一名聋哑员工,他用手语比画着和员工交流,又递给他一支烟,给他点着。并且不忘告诉他记得别乱扔烟头,他用手掌刮着脸,告诉他“那样很丢脸。”看着吴敬的动作,员工笑得眼睛弯弯的,不住地点着头。
吴敬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他非聋哑人员工并不会手语。可是为了能让所有聋哑员工在工厂里正常工作和生活,他特意请来手语老师,教大家手语。
“跟残疾员工相处,不仅需要教导,更要给予尊重和关爱。”吴敬说:“当初办厂资金紧张,几年后,厂里赚了些钱,我说什么也要给员工建一处好的宿舍。”
位于厂区的员工宿舍有两层楼,是2017年刚建好使用的。走进宿舍,无处不在的小细节,都透露着吴敬的关爱残疾人的 心思。他向记者介绍:“看,一楼这里,必须有无障碍通道; 一楼的厕所,必须设置残疾人专用厕位。还有餐厅里,必须留一排桌子前面不放椅子,这是为坐轮椅的员工吃饭。”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每年春节前,吴敬都会开车把这些残疾员工一个一个送回家,把他们赚的工资亲手交给他们父母。他说:“那个时刻,我的员工骄傲地抬着头,为父母拭去了眼角的泪,这一幕我永远忘不掉!”
“虽然我的员工身体上有些不完美,但他们工作的干劲和工作态度绝不比正常人差,甚至还要更好。”说起这些,吴敬非常自豪,像在夸耀自家的孩子。
助残之路将延续 他说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
善念是一粒种子,它能在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多年来,吴敬的善念从不曾停下。在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后重建过程中,他第一时间捐款8万元,帮助10名受灾群众重建房屋及发展生产;2015年,他捐助17万元用于修缮会文镇农村道路;2017年8月,他主动认领5名贫困学生及孤儿,每人每月捐助300元,直到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多年来,吴敬的善念也影响着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助人的行列,甚至是厂里的残疾员工也是如此。他们学会了感恩,也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
记得在2015年“大家都来为残疾人捐助一元钱”的助残募捐活动中,厂里的残疾员工以己微薄之力,给残疾人兄弟踊跃捐款。几十元,一百元,两百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不能工作的残疾人。
2017年6月,公司成立党支部。吴敬第一个举手“我要入党”。在他的眼里,党员很光荣,红红的党徽挂在胸前,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职责担当。
“我还打算继续招残疾员工,按公司现在的规模,可以最多接受100至120名残疾员工就业。”吴敬说,我还想提高大家的待遇,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自食其力,在劳动中用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
勤于创业、注重家教、乐于奉献。吴敬用真情关爱帮助残疾人,用爱与尊重为残疾人撑起属于他们的一片天。他是一名平凡的预备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扛起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文昌1月2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任桐)
吴敬正在指导佛珠生产线的工人进行操作。 南海网特约记者 连中华摄
吴敬打算继续招残疾员工,争取招到100至120人。南海网特约记者 连中华摄
相关新闻>>>>>
文昌党员故事 | 符柳:曾累趴在方向盘上的环卫工 因能够清洁家园而自豪
文昌党员故事 | 张光森:创业成功回报社会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影响身边人
文昌党员故事 | 张腊喜:点亮患者“心”的希望 不忘初心踏实做事
文昌党员故事 | 同济文昌医院医生林鸿国:儿童健康的守护者
文昌党员故事 | 文昌中学教师刘丽芳:做有尊严的“人生导师”
文昌党员故事 | 职校教师王佳伟:以校为家 耐心引导每一位学生
文昌党员故事 | 符焕新:退休后仍坚守“特殊岗位” 成为教育青少年的“活教材”
文昌党员故事 | 刘立云:农民喜欢的“田教授”
文昌党员故事 | 韩雪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照顾失明孤寡老人26载
文昌党员故事 | “老书记”林运椿:一砖一瓦念家乡 一点一滴报党恩
文昌党员故事 | 文昌美柳村驻村第一书记闫喜安: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