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探索饲草两用:“肥了牛羊又肥田”(牛羊肥又壮)
海南日报三亚11月22日电(记者黄媛艳)近日,位于三亚崖州区的中国农业大学南繁基地的饲草进入收割期,只见收割机械在地里来回穿梭,一片绿色的饲草随即被粉碎在田间,再由旋耕机将其打到土里,为土地注入肥力。
“我们在海南的试验田先后种植了50余种饲草,筛选出了苏丹草、高丹草等6个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可以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草料,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带动形成种养结合、种养双赢的良好局面。”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运龙说。
海南土地种植利用期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5月,因而形成部分夏闲田。中国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联合开展研究,利用夏闲田集中开展饲草养分高效利用调控、饲草加工利用和土壤培肥等协作研究,力求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饲草提质增效,提升海南夏闲田的生产能力和土壤肥力,保障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供给。
“自2019年开始,我们在海南开展夏闲田牧草应用模式研究。在夏闲田种植苏丹草等牧草,每亩可收割鲜草5吨至8吨,供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喂牛养羊。”张运龙说,收割后的根茬上会再长出新的牧草,用来压青还田改良土壤,“这样既做饲草又做绿肥,肥了牛羊又肥田。”
推广绿肥是三亚推进耕地土壤改良、引导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助力南繁育种工作的重要举措。张运龙透露,下一步,团队将针对海南热带气候,探索构建海南“饲草生产+青贮加工+家畜饲喂+绿肥还田”技术体系,赋能海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