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茭白错峰上市 亩产约2000公斤(茭白海南有吗)
早春时节,阳光洒满大地,暖意融融,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一片试验田里,翠绿如毯的茭白植株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循声望去,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热科院”)的工作人员正身穿防水裤,在“绿海”中穿梭,将一株株成熟的茭白从水田中拔出。不一会儿,田埂旁便堆满了刚采摘的茭白,白嫩的茭肉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而这一悄然的变化,正得益于市热科院长期以来的积极探索与科学实践。

工作人员采收茭白。
茭白,这种原本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生蔬菜,如今在三亚的田间地头悄然“现身”,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
去年12月22日,市热科院携手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茭白品种改良”岗位专家、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尚法,引进“浙茭3号”和“浙茭4号”茭白品种,在三亚开展了22亩的反季节茭白试种工作。经过60余天的精心呵护与管理,今年2月28日,首批“浙茭3号”茭白成功迎来了采收期。
这并非三亚首次体验到茭白的丰收喜悦。早在去年2月,市热科院水蛟基地便已成功试种了首批茭白。作为三亚首个茭白试验种植基地,水蛟基地的此次试种不仅拓宽了三亚水生蔬菜的种植类型,更通过在冬季轮种茭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低洼积水土地的利用难题。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茭白得以在春节前后上市,抢占省外茭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市热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品种。在与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紧密合作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茭白产业。张尚法一直怀揣着将“浙江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朴素心愿,在与市热科院的合作中,更是不遗余力,助力三亚茭白产业的蓬勃发展。

茭白去壳上秤。
“去年三亚首次试种茭白成功,今年大面积示范推广。”市热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填补了内地二三月份茭白市场的空白,也为三亚探索低洼地北菜南种提供了新的尝试和示范。
市热科院农艺师刘扬介绍,茭白种植对环境、肥料养分的要求较高。今年示范推广的“浙茭3号”和“浙茭4号”品种,具有中晚双季长势强、优质高产的特性。
有了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市热科院示范推广种植的茭白在产量和单棵重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此次采收的茭白,带茭壳标准长度为20~30厘米,肉身白嫩、肉质鲜美,去壳单果重量均超过120克,带壳单果重量均超过160克。刘扬拿起一株刚采摘的茭白,熟练地拨开外壳,饱满白嫩的茭白在电子秤上清晰显示出 160多克的重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首次种植的茭白单棵重量大多还不到100克。
北菜南种、错峰丰收的茭白种植模式,为三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亚错峰种植的茭白抢“鲜”上市,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市热科院已与多家超市达成了收购意向,每公斤收购价高达18元。
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一亩地大约能产2000公斤茭白。此次首批获得丰收,也让那受村的村民看到了新的增收途径:“以前我们这里种水稻,收入不高。现在种茭白,收入较之前种水稻大幅提升。”
市热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加大茭白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帮助更多农民掌握种植技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推动三亚水生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