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蹲点记 | 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海南琼中历史)

点击查看视频
峰峦叠嶂、植被茂密的百花岭下,古老而又年轻的琼中县城空气清新、街道干净。飞檐斗拱、穿山接水的百花廊桥和绿树环绕、独具风情的三月三广场,每天和洒水车有无数次“约会”。空中弥漫的水雾,折射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享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国、黎苗家园”等众多美誉,但因底子薄、基础弱,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一些“硬伤”。2023年对于琼中来说意义非凡,它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也是国家卫生城镇复审验收年,作为县级创文提名城市的琼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文巩卫”。而当地百姓所感受到的各种变化,是接到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大礼包”,更是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动琼中融媒体中心进行蹲点采访,记录那些为创建文明城市和巩固卫生城镇付出努力的人和事,在洒水车的悦耳音乐中,写下这篇《琼中蹲点记》。

创文巩卫,美丽琼中。记者 陈卫东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 王洪旭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丽娟 陈欢欢
惠民生:多措并举实现垃圾不落地
“环境好多了!也没人乱丢垃圾了”
“你们看这些垃圾,堆很久都没有人清理,好臭啊!听说环卫车坏了……”此前,这条琼中居民拍摄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
该视频中反映,琼中营根集贸市场(第一市场)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垃圾堆积和外露的问题。
“这个点位确实比较有代表性,在垃圾屋没有建成前,垃圾外露严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该垃圾点承载了沿街两边商户约300户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比较大;同时,由于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老化,事故率多、维修频率高,维修的空档期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
而今,琼中结合“创文巩卫”工作,投入了52.8万元增加了6辆垃圾清运车,采取提高运输次数、增派运力等举措,及时解决了县城的垃圾清运和垃圾车跑、冒、滴、漏的问题。此外,还投入20多万元,新增及更换了一批垃圾桶,减少了垃圾外露。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一辆洒水车经过干净整洁的街道。记者 陈卫东 摄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琼中县城区域的保洁工作,实行生活垃圾“前端运输、前端收集、终端运输、末端处置”的原则,目前的生活垃圾100%全部运往屯昌进行焚烧处理,实现了100%无害化处理的目标要求。
如今,营根集贸市场建了垃圾屋,并放置了垃圾桶,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环境卫生大大改善。
与该垃圾屋一墙之隔的国良水果批发店老板查先生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深。“我在这儿经营水果店15年了,现在环境整洁多了,附近垃圾屋清理也很及时。”他还说道,以前垃圾直接堆在地上,老鼠跑来跑去,味道很臭,现在每天早中晚都有专人专车来清理,每次还冲洗垃圾屋的地面。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心情也舒畅很多。
地处繁华街道(教育路与营工街交汇)的T字路口,营根集贸市场垃圾屋的垃圾清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面貌。

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记者 陈卫东 摄
“共建文明城市是手拉手、心连心的行动,我们感受到的变化,不仅是当地硬件设施提升了,咱老百姓的文明素养也随之提升了。”在该垃圾屋附近经营蛋糕店的叶纪堂表示,没有建垃圾屋之前,很多人把垃圾往地上倒,特别是晚上,脏得不堪入目。现在不同了,有了垃圾屋、配备了垃圾桶,垃圾清理后还有人冲洗路面。附近的居民平时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大家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有意识地维护环境卫生。在蛋糕店当收银员的韦美年说,现在经过营根集贸市场垃圾屋时不再捂鼻子了,也不用担心附近垃圾太臭影响顾客来购物了。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还将结合环卫一体化工作,聘请社会化专业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认识和参与垃圾分类。
解民忧:投入1亿改造污水管网 系统“治污”
“出行方便,生活舒适了”
在琼中营根镇水潮巷曾经有一处污水点,逢下雨天污水外冒,不仅影响通行,也影响周边商铺做生意。
“化粪池堵了,臭烘烘的污水漫出来流到路上,附近居民意见很大。”提起这些年在污水治理上付出的努力,肖东举首先想到了水潮巷。作为琼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城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他坦言,水潮巷的污水治理有两个难点:一是水潮巷位于居民密集区,且连着一所学校,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二是污水管道靠近民房,但周边的房屋都比较老旧,改造难度大。
“为了避免给民房的基础结构造成影响,部分路段采取人工开挖,虽然施工难度比较大,但工人们加班加点抢工,最终将化粪池清理干净,把化粪池的支管接到污水主管网的井内,现在化粪池可以正常排水了。”肖东举说。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优美的风景。记者 陈卫东 摄
“水潮巷经过改造后,路面很干净了,通行方便了,感觉生活舒适多了。”离当初的污水点最近的一家理发店的老板王先生说,以前店门口污水横流,出入不便,直接影响了他家的生意。现在路面平坦洁净,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影响生意了。
像水潮巷这样的“污水横流”点,当地排查出了53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53处“污水横流”点位进行细细梳理分析,发现主要是污水溢流、自来水管漏损、墙面渗水、生活垃圾渗液、污水直排河沟等问题,其中涉及水务整改28处,已整改20处,正在整改7处;属于自来水管漏损7处,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需由业主自行整改11处,属市政部门整改7处。
治污是个系统工程。县城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总投资1.03亿,主要改造旧的污水管网47公里,新建新的接护管59公里,还有一些正在建设化粪池、检查井、升泵站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琼中推进“创文巩卫”的生动实践。
暖民心:改造了17个老旧小区 今年预计改造30个
“不用搬出去,旧房变新家”

邓奶奶分享旧房变新家的喜悦。记者 陈卫东 摄
站在退休老人邓奶奶家的阳台上,美丽的百花廊桥和营根河生态长廊尽收眼底,楼下的道路两旁,有挂满果实的菠萝蜜树,还有开得红艳艳的龙船花。来做客的亲友感觉很羡慕:“你家像住在花园里一样。”
今年75岁的邓奶奶住的是单位的宿舍,内墙被粉刷得雪白,外墙蓝白相间极具艺术风格。让人实在看不出来,这是他们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
“我们不用搬出去,政府就把房子改造得焕然一新。房子的建筑质量很好,而今又把内墙、外墙、防盗网重新粉刷了一遍,屋顶也做了防漏处理,再住上三十年也不成问题!”1986年起,邓奶奶和老伴就住在琼中营根镇营根路这处宿舍楼,历经三十多年风吹日晒的房子外观显得老旧,存在外墙壁脱皮、防盗网生锈、厨房顶漏水等问题,但因为紧邻营根河,风景好、空气新鲜,两位老人都不愿意搬走。
2021年6月的一天,邓奶奶出门看到有人在房子前搭脚手架。对方介绍说:“是来给你们改造房顶和外墙的,看,以前粉刷的石灰都脱落了。”邻居们追问,“需要交钱吗?” 对方回答,“不需要交钱。”
这让两位老人非常感动。“政府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帮我们改造了房子,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邓奶奶说,她和老伴的退休生活平静而舒适。每天早上6点钟,他们会到营根河的河边散步,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走累了在石凳上休息一下。对面的百花廊桥吸引来很多游客拍照,时不时会把他们的楼房也拍入取景框,这让他们非常自豪。
据了解,邓奶奶所居住的营根路老旧住宅小区有14栋楼142户,于2021年列入琼中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并于当年6月30日开工,花了6个月完成施工。主要进行了基础类设施的改造,包括屋顶的防渗防漏,外立面的更新、补漏,还有老旧水管、防盗网、电网的更新,对公共区域进行规划调整,建设群众休闲活动场所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补短板、强弱项、暖民心”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琼中商品房开发启动较晚,集中建设小区较少,分散建设较多。对此,琼中住建部门采取多项举措,一是提前摸排,对改造意愿强烈的小区,优先列入改造台账,启动前期方案制定。二是完善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琼中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及加装电梯各项工作。三是发挥群众主体参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对有特殊改造需求的群众,采用政府和群众共同出资分摊改造费用的方式进行,引导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共建、共享、共治。

琼中营根镇营根路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记者 陈卫东 摄
“刚开始的时候,业主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太了解,也不太支持,以为改造会破坏到他们的房屋和室内设施。”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经过琼中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不断入户动员,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向业主们展示了改造工艺、图纸,最终消除了业主顾虑,大家一致支持改造,暂时没排上号的业主还很期待。
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老旧小区改造,吸引了老住户回流。原本嫌小区破旧搬出去的居民,在房子改造完后纷纷搬了回来。

琼中营根镇营根路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 记者 陈卫东 摄
据介绍,自2020年琼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已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58栋楼,660户,5.56万平方米;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切实解决琼中县城镇老旧小区在安全设施、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目前,琼中通过“创文巩卫”各片区摸排、实际走访和核实,今年预计开展老旧小区改造30个,涉及小区88栋828户。
解“证”结:圆市民安居梦 扮靓市容市貌
“有了证,盖房不再难”
“等拿到证我就可以盖新房了。”看着申请办证齐全的材料,市民唐先生的眼里满是期待。
琼中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创文巩卫”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在琼中教育路有一间被修补过多次的瓦房,一边依着百绿园,一边依着新建的楼房,使得该瓦房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我们老早就想盖新房了,就是因为办理不了不动产权证书,所以未能报建,新房也盖不起来,只能哪里裂就补哪。”谈起旧房子这桩心事时,唐先生表示很无奈,不仅住得不安全,也影响市容市貌。
唐先生的苦衷在于,该地块属于划拨地,占地面积80平方米,于1987年取得《琼中县国土局征用土地批准书》,用途为建私人住宅,房子建于20世纪80年代,他于2004年从《征用土地批准书》持有人转让方手中把该宗地块及地上房屋一并流转过来。几年前,房子出现透风漏雨,唐先生打算重新盖,然而报建时发现无法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换证登记,造成新房迟迟未能建起来。

琼中百花廊桥。记者 陈卫东 摄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琼中紧盯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经过摸底排查,发现全县有529户居民存在类似问题。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此,琼中结合实际,在“创文巩卫”工作中,把群众关注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统筹考虑进去并加以解决。研究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解决部分居民持有尚未办理不动产登记换证等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3年时间妥善解决1987年以来,由原县土地管理局或乡镇人民政府(代)为申请使用建设用地的国家机关、企事业、集体单位及个人办理用地手续,并印发了《征用土地批准书》,将从根本上解决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导致无法报建的问题。
这一举措也是琼中今年为民办实事的事项之一,不仅圆了市民翘首以盼的安居梦想,也将扮靓市容市貌显“品味”。
依据《指导意见》,该项工作一直在努力推进中。“目前唐先生这宗地块的手续办理,处于核实权属现状以及是否符合规划条件的阶段,这两项如果没有异议,争取今年内把证发到唐先生手中。”琼中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县已收到45份申请书,经核实,目前有5宗土地已通过权属现状核实和确定符合规划条件,可直接登记换证。
一盘棋:全域推进 全民参与
全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差距。”今年3月29日,琼中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卫生城镇复审工作动员会。会上,深入剖析了琼中“创文巩卫”现状:2022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效果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2022年8月,相关部门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测评结果显示,琼中30个点位中有19个不符合要求,反映出琼中城市建设存在一些“硬伤”。

建立污水管疏通,并介入污水主管网后,如今水潮巷污水横流的现象没有了。记者 陈卫东 摄
比如,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全县主次干道存在路面破损较多,部分道路存在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城市管理力度有待加强;部分成员单位不够重视。
对此,琼中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主动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标准,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覆盖、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创建格局。

一名环卫工人在清洁路面。记者 陈卫东 摄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蒋莉萍表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正视这些差距和不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文巩卫”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在工作安排、人员调配、资金保障等重点方面予以倾斜,争取一鼓作气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复审,全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为此,琼中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工作机制,县城区划分成28个片区,由县领导分片包干,每周落实现场督导检查和通报整改制度。鼓励全民参与,组织发动240家志愿服务团体1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者、千余名党员团员和近百家民营企业主动认领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凝心聚力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助力添彩。
此外,琼中县领导(片长)、干部以志愿者第二身份深入社区、小区开展整治行动,发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旨在把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者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当前,海南全省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把深入开展“走转改”和大兴调查研究有机结合,编委带队,沉到一线,联动市县融媒推出“蹲点记”融媒报道,通过挖掘鲜活案例、典型故事,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企业和群众带来的真实变化。敬请关注。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
刘小明在琼中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刘小明现任职务)
-
前4月海南对拉美国家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2020年海南外贸进出口增加)
-
刘小明在文昌、琼海督导调研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渔业转型升级工作
-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儋州市中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
琼中:星夜露营欣赏音乐(琼中露营地)
-
海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纪委办公厅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的通报
-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 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
琼中:“田间实验室”让科研成果就地“成长”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