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王五镇扶贫专干王晋成村民暖心人:“有困难,找小王准没错”

王晋每天戴着党徽上班。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13日消息(记者 许欣)儋州市王五镇山营村来了个特殊的村民,已经在村里住了两年多时间。他每天精力充沛、东奔西走;他热情洋溢、亲亲热热地喊着“大哥、大嫂、大叔、大伯”,让人听了心里暖暖的;他为推进农业生产积极想办法、出点子,而且点子很管用。一打听,哟,大家天天见的这个扶贫专干小王,居然是儋州市农林科学院的副院长王晋。
家里有困难找小王准没错
王晋于2018年6月下乡扶贫,他扎根王五镇山营村,帮扶贫困户18户,其中山营村9户、流方村9户。仅山营村就有19个自然村,离驻地最远的一个小村庄,骑电动车要花15分钟。
“首先要摸排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谁家有病人、谁家有学生,全都要登记在册。搞清楚人情、物情、财情,才能够实现精准扶贫。”王晋每天骑着电动车一户户走访,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后,再一一核查是否为他们落实“三保障”措施。
村民们发现,这个姓王的干部每天笑呵呵的没一点架子,远远看到人总会热情地打招呼。大家很快和他交上了朋友,老年人喜欢叫他“小王”。王晋感觉这个称呼很亲切,笑容越发灿烂。
“有困难找小王”成了村民的共识。山营村有户姓许的人家,户主叫许宏远,因为家里有4个孩子上大学,其中一个在读研究生,家庭经济负担一度很重,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王晋细细查看相关政策,为几位大学生申请了教育补助。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帮扶下,到今年,4位大学生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老许夫妻俩安心在家种香蕉、种瓜菜,一家人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典型,多次受到表扬。

王晋(右)在认真登记居民信息。
村委会有了“文明上班”条令
在原则面前,王晋是非常严肃的。山营片区驻村工作队有8名队员,分别来自全市6个机关单位。为了整合队伍,形成合力,身为这支队伍的负责人的王晋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督促大家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改变当地干部懒散的工作作风,他经常与当地干部坐下谈心、拉家常。还和村干部协商制定了《山营村委会文明上班十条》,旨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提高村委会办公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作表率,传递正能量。
“小王”为发展农业生产出了好点子
此前王晋致力于果树研究,他发挥专业特长,为村里发展农业生产出了不少好点子。他发动光村、山营、东光等村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黄皮树发展庭院经济。黄皮是深受海南人欢迎的一种水果,种下去不用怎么费心管理就可以挂果,而且产量很高。儋州市农林科学院给予大力支持,免费提供了3000多株黄皮树苗。在王晋的引导下,又有30多农户种植鸡心黄皮100亩,美化庭院的同时,巩固了脱贫成效。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山营村2019年种植黑皮冬瓜近3000亩,其中9户贫困户种植近80亩。近水楼台先得月,儋州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时常会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来教群众科学种植和管理冬瓜,村里的冬瓜长势相当好。今年疫情期间,王晋等扶贫专干协助群众销售黑皮冬瓜2000多吨、西瓜1000多吨,同时推动李村种植矮种椰子230株。
两条鱼代表了贫困户沉甸甸的心意
对于扶贫干部们的努力,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王晋讲述了最近让他特别感动的一件事:7月7日晚上9点钟,天早已黑透。他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叫李兴道的特困户。他说,当天自己在水里抓到几条鱼,大的每条重5斤多,他一个人吃不完,想拿来送人,首先想到的是送给扶贫工作队。于是,这位老乡骑着电动车赶了5公里的路,专门来送鲜鱼。虽然扶贫工作队员不收礼物,但这位老乡的热诚深深感动了扶贫工作队员。“这件事说明了贫困户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王晋说,这两条鱼的故事他将会记一辈子。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