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王五镇东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世旺:做好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14日消息(记者 蒙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朝天椒虽有收成,但是价格较低,儋州王五镇东光村委会符宅村的贫困户符多绿看着田地里的朝天椒,叹了口气。
“别气馁啊,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以前你生活那么困难,还不是挺过来了。”王五镇东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世旺拍着符多绿的肩膀,帮他打气加油。

符多绿一家谈起在扶贫时的趣事时,李世旺(中)笑了。记者 蒙健 摄
从一名儋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办事员,到派驻王五镇东光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帮扶责任人,李世旺到乡村开展扶贫工作,始终凭借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驻村与农户同吃同住,顶酷暑、汗流浃背,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与村民、干部一道,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征询他们对自身的发展思路,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注入真情。

李世旺(左)了解符多绿种植的黄秋葵的情况。记者 蒙健 摄

李世旺在农户种植的朝天椒地查看情况。记者 蒙健 摄
扶贫先扶志 多措并举助帮扶户脱贫
“不深入到群众当中,不和群众打成一片,谈何开展扶贫工作?”这是李世旺常常对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所说的话。
40多岁的符多绿是东光村委会符宅村的贫困户,因身体残疾、缺乏劳动力等被纳入贫困户,长期以来,一家四口的生活十分困难。李世旺驻村多次,发现符多绿虽然身有残疾,但仍有劳动力,且动手能力很强,为人也较为勤快。
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关键在‘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李世旺让符多绿积极参与;举办扶贫夜校,李世旺鼓励符多绿多去学习;走访入户调查,李世旺将其他村一些脱贫致富的例子向符多绿一一道来。符多绿的思想观念渐渐发生了转变,从起初的“务农一天算一天”,再后来“有活干的时候就外出务工,没活干的时候就在家务农,把时间都用在劳动致富上”。
符多绿越干越有信心,这一切的变化让李世旺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在李世旺的鼓励下,符多绿还扩大朝天椒、黄秋葵种植面积。“如果没有李书记的帮扶,我可能没有信心主动去找工干,扩大种植面积可能只是一个想法。”成功脱贫的符多绿对于李世旺这些年来的帮扶非常感激。
符多绿被“扶”起来后,李世旺又为符多绿的妻子符焕花安排了村级保洁员岗位,以增加家庭收入。为他们一家申请生活救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报销等。想到符多绿的儿子在读中职,李世旺帮孩子申请了教育补助,每个学期有1750元的补助……

李世旺(右)到朝天椒地查看种植情况。记者 蒙健 摄

李世旺(右)到符多绿种植的朝天椒地里了解情况。记者 蒙健 摄
急群众所急 做群众的贴心“引路人”
李世旺常常一天到晚待在村里,白天在村内调研查看、晚上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了解群众的所急、所想、所需。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全村的家家户户、角角落落,李世旺把整个东光村跑了个遍。
贫困户符有才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王春丽患有罕见的皮肤硬化症,发病时皮肤坚硬如木头。符有才一人承受着生活压下来的重担。“起初走访入户时,符有才对于我不信任,同时也对我所宣传的扶贫政策持有怀疑的态度。”李世旺通过了解才得知,早前扶贫工作刚开展时,因人手缺乏,符有才这一户没有相应的帮扶责任人,看着其他贫困户有人帮扶,符有才对扶贫工作人员有所误解。
李世旺心里明白,贫困户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在思念观念上存在偏差,对于扶贫工作有所误解,只要认真、用心去沟通,他们一定是能够理解的。为此,李世旺不知往符有才家里跑了多少趟,不厌其烦地耐心开导。
“光靠嘴来说而不做,那就是空话,帮扶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关键要靠实际行动。”多次走访入户后,李世旺了解到王春丽的病情后,将符有才一家又纳入到低保户,办理相关医疗保险。王春丽有时病重住院,符有才不懂得如何报销,李世旺便与扶贫队员跑前跑后,帮符有才办理。
烈日炎炎,符有才看着大汗淋漓的李世旺为自己的事忙碌着,逐渐信任了眼前的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有政府的关怀、李书记的帮助和指导,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符有才说道。
“要常到每一户群众家中去,不要怕累,让老百姓充分信任你,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精准帮扶。”李世旺在村里的每片土地上都洒下了汗水和真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他就像老百姓身边的“领路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2019年东光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了贫困村脱贫摘帽。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