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扶贫故事 | 黄志勇:用行动改变三弓村(保亭黄志创)
【编者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众多扶贫干部斗志昂扬奋战在一线,不遗余力践行初心使命。同样,在脱贫路上,许多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行,续写脱贫攻坚新篇章,即日起,南海网将报道保亭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来的30位先进典型,敬请关注。

黄志勇近照。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 摄
“既然组织任命我为三弓村的第一书记,我就要用行动来改变三弓村的旧面貌。” 今年2月,作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的黄志勇在接到上级的任命后,二话没说,走马上任三道镇三弓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干部”,黄志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道理。在摸清三弓村的家底后,他就干了一件大事:调整1名无法胜任扶贫工作的村“两委”干部,将1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纳入班子,提升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随后,黄志勇趁热打铁,带领支部“一班人”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始终以保障村民的利益为目标,按照财务、党务、政务公开的制度,指导村党支部及时向村民公布三弓村重大财务开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等10多项内容,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成功的开始并没有让黄志勇沾沾自喜,反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取信于民,必须让农民真正地富起来。
三弓村过去主要是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黄志勇认识到,要想使农民致富,必须抓好产业调整。
创立 “公司+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368户共1364人;与此同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挖掘机、种养、面点技能培训,共培训贫困户170人次,村民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掌握一门具有就业前景的劳动本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老百姓尝了甜头,也让黄志勇信心倍增。为了让村民间形成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的氛围,村里还设立了道德红黑榜,将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环境卫生等条件作为考核标准,定期在村委会公示。
“当初,黑榜公布后,有村民便气势汹汹地来到村委会质问我,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那位村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黄志勇表示,自己做的事,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就是当时被人骂,也认了。

三弓村的脱贫攻坚惠农超市。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摄
在三弓村,还有一件事,每当人们一提起都会竖起大拇指。
“设立惠农超市,来提升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民参加一次集体劳动,便获得一积分,攒足一定积分便可兑换油、盐、大米和生活用品等物资。”黄志勇一边走一边说。
宽敞明亮的店铺、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这是南海网记者在三弓村的脱贫攻坚惠农超市所看到的情景,和日常所见的超市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墙上张贴着“超市简介”“办事管理制度”和“积分卡管理办法”。
黄志勇透露,如今表现好的村民一周就能拿到60分左右,可以在惠农超市换得一些生活用品,村民得到实惠,他也感到开心。
黄志勇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下去,三弓村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村民们致富奔小康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11月20日讯 记者 沙晓峰 实习生 陈瑞燕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