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 黎锦技艺进五指山校园 指尖传承古老黎族文化(五指山黎锦传承人)
南海网3月6日讯(记者 刘孙谋)3月6日下午,天空还在漂着毛毛细雨,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廊道上,十几名学生席地而坐,黎锦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授学生们黎锦纺织技艺。四名老师每星期给学生们上两节课,每周二、四下午开始上课,课堂上,她们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据了解,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纺织技艺,织造黎锦所用的踞腰织机十分古老,操作时需席地而坐,配合使用打纬刀、分经筒、提线木杆、竹针、竹梳等工具,已有约3000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千百年来黎锦技艺依靠手口相传,织出的产品主要是自用,或作为嫁妆和馈赠亲友之物。随着城镇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穿衣习惯发生改变,工业成衣逐渐取代手工织物,年轻人对黎锦的兴趣明显降低,传统工艺日渐式微。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黎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开展黎锦技艺培训、举办黎锦服饰走秀等活动,让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3月6日下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耐心给学生讲解黎锦织造技艺。刘孙谋 摄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