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 海南八音文化引赞叹(海南传统八音)

秀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5月1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姚少龙) “真没想到,原来海南八音真的很好听。”5月11日晚,秀英区海秀镇水头村文化广场内挤满了前来观看“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秀英区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的群众。据了解,这次活动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广覆盖、向精发展。
秀英区文化馆长杨晓莉介绍,为了呈现这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汇报表演,秀英区文化馆先后前往永兴镇昌儒村、石山镇文化站、石山镇博昌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活动。“我们非遗传承培训活动主要针对麒麟舞、海南八音和火山山歌,希望可以传承弘扬我们的秀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能够走的更远,更深入人心!”
汇报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清幽的洞箫、铮铮铿铿的扬琴、悠长的二胡……八种乐器交融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悠长而带有古韵的八音器乐。一首非遗乐曲《闹军坡》将汇报演出推向了高潮,赢得了游客的喝彩。8位非遗传承人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钹八大类本土器乐演奏出一首首喜庆的音乐,抑扬顿挫之间,更添节庆气氛……演出中,12个节目各有千秋,非遗传承人将各非遗乐曲、山歌、舞蹈体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深深赞叹于艺术的美妙。
“我从小就听八音,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一定要传承下去。”过来观看表演的市民张先生说。据了解,八音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早前由12人演奏,经过历年发展,最终8人演奏最为常见。2018年海南八音器乐已经被国家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南八音器乐是海南器乐的主要品种。它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
“我负责八音表演的锣,今晚我们表演团队年龄最高的90多岁,最小的50多岁。年轻人比较少,希望通过非遗的汇报演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八音文化,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对于团队青黄不接而感慨道的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林名辉说。他希望非遗文化可以走进学校,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对于秀英人来说,原汁原味火山山歌是他们儿时记忆的重要拼图。汇报演出上一首非遗火山山歌《牧羊之恋》,表达了秀英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火山地区人民经过长期的创作、提炼保留下来的珍贵艺术。
其中,汇报演出令观众眼前一亮的非遗舞蹈《麒麟舞》。它不仅舞姿优美、音韵和谐、乐曲动听,且雅俗共赏,更是秀英区的文化品牌。麒麟舞传承人告诉记者,几百年来麒麟舞一直深受永兴地区民众的喜爱。
据秀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介绍,秀英区为了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遵循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做好传承工作。下一步,秀英区将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和资源特色,把火山文化、海南八音、麒麟舞融入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突出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浓浓的乡村文化氛围。

秀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秀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秀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成果汇报演出。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