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市县政协高质量发展的“定安探索”:“委员直通车” 直通百姓心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 | 记者李豌
在定安县,有这样一辆“直通车”,只要搭乘它,群众的“急难愁盼”就能直达主管部门,并以最快速度得到回复和解决。不久前,定安县丹桂公园附近的杂货店老板李富全就体验了一把“直通车”的“加速度”。
“晚上在店外摆摊卖清补凉和椰子水是每天的重要收入,但之前摆摊管控严格,当时真是发愁!”7月15日,李富全对海南日报记者回忆。

怎么办?4月下旬,在尝试着将问题反馈给省政协委员、定安县政协常委林如福后,10天左右,变化就发生了。“最近每晚8点后自由出摊,每个月至少能多卖两三千元!”谈及变化,李富全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背后的“加速器”正是定安县政协依托“定安政协”微信公众号开通的“委员直通车”栏目。今年3月起,政协委员反馈问题只需在微信上填写主要内容,就有专人对接接收,并传达给主管部门,办事进展还在微信公众号公开,大大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休会期间的履职积极性。
“以前在休会期间,我们提建议要以书面形式上报提案,走多道流程,非常繁琐。”林如福说,如今发现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反映,当天就会被该县政协的专职联络员接收、整理并反馈至有关部门。
比如李富全的问题,林如福上午反映,下午就被接收,第二天就收到定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电话回访,10天左右收到了函件回复,内容包括情况解释、问题盘点及整改措施,其中提到规划93个摊位点,有条件地允许夜宵餐饮店、茶店水吧在晚上8点后超店面设摊经营,在小区附近设置便民点等。“而且收到回复时,部门已经落实了一部分工作,身为‘政协委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更强了!”林如福说。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引领好、凝聚好、服务好委员队伍,搭建线上线下履职新平台,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从而更充分、更紧密地联系界别群众。”谈起开设“委员直通车”的初衷,定安县政协主要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定安县政协主动寻求针对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创新解法,加强顶层设计,陆续制定完善《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办法(试行)》《委员下沉工作机制》等文件,对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工作原则、内容、方式、机制和保障进行规范,确保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有章可循。
在具体抓手上,线上以“互联网+”思维开设“委员直通车”,推进“数字政协”建设;线下成立委员联络中心,安排专人对接、服务委员调研、履职需要;在全县人流量较大的小区、景点、代表企业、典型乡村设立1家政协委员工作站、3家政协“委员之家”,为政协委员搭建学习交流、团结联谊、履职建言、密切联系群众等的履职新平台,打破了定安县政协委员无工作阵地、无履职平台的历史。

7月15日,走进位于定安县定城镇宏城水岸小区附近的定安县首家政协“委员之家”,5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设置阅览室、书画室、座谈室、协商室、接待室等不同功能分区,面向全县乃至全省政协委员,以及广大群众公益开放。“从前除了‘两会’期间,委员之间联系少,现在有了‘委员之家’,随时可以到这里来与其他委员交流工作与生活,归属感更强了!”定安县政协委员邹小兵说。
居住在定安县宏城水岸小区的内蒙古“候鸟老人”常女士,今年83岁,近来受公交车班次间隔时间长的影响,出行不便。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在无意间发现小区附近的政协“委员之家”后,很容易地找到了定安县政协常委胡波,反映了这一问题,并得到了定安县交通局的整改回复,经过优化调整后,定安县公交车最短发班循环间隔为12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等。
据悉,为进一步丰富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渠道途径,夯实工作基础,定安县政协已在全县126村、居委会均设立基层协商民主议事机构,委员下沉到10家委员履职工作站;还针对本县重要产业“定安粽子”,成立粽子协会委员履职工作站,协商粽子产业发展难题,助推粽子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延伸委员履职“触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搭建并利用好更多委员履职平台,进一步发挥好政协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将工作深入到一线群众中去,着力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彰显新时代政协新形象。”定安县政协主要负责人说。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