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粽子西施”赵应琼五登央视传播海南乡土乡情(海南万宁的赵应琼和乐粽子)
辞职回乡成立两家公司,将本地特色产品销往全国
五登央视传播海南乡土乡情
万宁“粽子西施”的创业路

赵应琼(右)在检查月饼包装。
9月7日,27岁的万宁女孩赵应琼第五次登上央视舞台,在《黄金100秒》节目中宣传家乡的美食美景。3年前,赵应琼从电视台辞职回家创业,凭借一颗拼搏进取的心以及一股勇于创新的精神,她大胆尝试创立了两家公司,销售和乐粽子、月饼、鹧鸪茶等海南特色产品,借助自媒体、电商平台将海南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康 通讯员王清云 文/图
海南首推 茶叶流心月饼受欢迎
9月18日,赵应琼在公司和工人一起为新研发的月饼新品茶月饼检查包装,这是要发往海口的一笔订单。
赵应琼介绍,研发茶月饼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为了追求理想的口味,赵应琼先后在全国专业做月饼的的数十家厂家进行实验,两个多月后,研发出的茶月饼终于接近了她想要的味道。赵应琼的公司与海南尚南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共同推出了“茶颜月色”系列产品。两家公司合作,将茶叶和月饼融合,打造出别样的特色产品。
据悉,茶月饼采用新加坡糕点技艺和广式流心果酱,是海南首家推出的茶叶流心月饼。在8月31日饼品鉴会中,到场的人士纷纷对茶颜月色茶月饼表示赞赏。茶颜月色茶月饼一经推出,市场反响良好,目前已经卖出8000多盒。
赴新加坡 带回茶饼配方
“有一则动人的故事,融进小小的茶饼里面,诉说着思念。纸短情长,中秋到来,一颗小小的心意装进茶颜月色的月饼里,在中秋月正圆时,代替我的情意祝福你、温暖你。”这是赵应琼研发茶月饼产品的寓意。一次,赵应琼在和朋友进行茶话会时,偶然聊到一个令她动容的故事,于是远赴新加坡,寻找故事的主人翁——新加坡知名茶饼传承人符先生。
故事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海南文昌,一名13岁的男孩随父亲踏上南洋新加坡的谋生之旅,他原本以为两三个月就能回来,未曾想一去就是余生。后来男孩创立了一家茶餐厅,为了纪念去世的外婆,他把临去新加坡前外婆兜在自己怀里的茶饼的那种味道,结合新加坡的风味,制成了茶饼,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吃。赵应琼找到茶饼传承人符先生,希望把茶饼带回家乡。在征得符先生的同意后,赵应琼把茶饼的配方带回了海南万宁。
辞职回家 创业成“粽子西施”
2015年,赵应琼从电视台辞职回家创业。作为家族第五代粽子传承人,她在万宁和乐镇开办五月香粽子加工厂。如今,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帮助当地22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高峰时期,甚至能吸纳60人同时作业。为了保证粽子原汁原味,同时帮助贫困户脱贫,加工厂的食材基本从村民处购置,优先选购贫困户售卖的食材。
赵应琼还订做了“粽子古装”,内白外绿、配有绑带的衣服像极了粽子。赵应琼经常和姐妹们穿着“粽子古装”宣传和乐粽子文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赵应琼在和乐有了个新的称呼——“粽子西施”。
2017年3月15日,赵应琼应CCTV3《幸福账单》栏目组之邀,和母亲林祝玲带着和乐粽子、食材来到了北京。在录制节目现场,赵应琼穿着“粽子古装”出场,演唱了《请到天涯海角来》。为了传播海南文化,她还现场用海南话演唱了《石榴园》。赵应琼的母亲林祝玲更是现场包起粽子给大家品尝。
之后的两年时间,赵应琼先后应邀参加央视《幸福账单》、《致富经》、《相聚中国节》、《黄金100秒》、《农广天地》等节目,宣传海南的美食美景。
立足海南 传播海南的乡土乡情
赵应琼公司的产品主要以线上销售为主,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微商城、淘宝、微信等进行销售,线上的分销商众多。除此之外,在线下赵应琼的产品也与经营茶叶、红酒、沉香产品的门店进行联合销售。
同时,赵应琼还在产品的包装上苦下功夫,既有海南文化特点、又简约、大方。新推的茶颜月色月饼包装还可以定制,可将要表达的心意呈现在礼盒上。“在打造海南特色品牌上,我最大的愿景是立足于海南,为海南发声,传播海南文化,传播海南的乡土、乡情、乡音、乡物。这是我当初辞职创业的初衷,我也将不断探寻海南新的文化产品,结合海南文化品牌效应,打造属于海南特色的精品。”赵应琼说道。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