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黎陶富了黎村(海南黎陶)
千年黎陶,文化的传递物;今朝黎陶,市场的紧俏物
天涯黎陶富了黎村
10月25日,三亚市天涯镇布曲村的符日斌,在该村自办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摆放村民制作的黎陶器皿,以供游客参观。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贝壳、竹片、泥土、椰壳、稻草,这些稀疏平常的物件,组合起来能做些什么?
今天下午,在三亚市天涯镇黑土村委会布曲村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看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制品,谁能想到它们是由这些普通物件幻化而来的呢?
“这项技艺在我们村已经传了很多年了,我们尝试过用汤匙或是其他的铜铁制品来打磨陶面,或是用机器来砸土,出来的成品都容易碎,而且不光滑。”村民符秋莲用贝壳小心翼翼地打磨初具模型的陶瓶时说。
挖土、打土、泡水、定性、雕刻、烧制,经过这一系列繁杂的人工工艺,两周后,一件有着黎族古韵的陶制品就诞生了。
花瓶、酒瓶、脸盆、壁画、锅碗……看着这些镌有民族烙印的陶制品,笑容绽放在符秋连满是皱纹的脸上。让她开心的除了这些黎陶,还有女儿的选择。
“我们这技艺传女不传男,一代传一代,我想把这技艺传下去。年轻人聪明,能把这个技术更好地传下去,所以我把女儿叫回来学制陶。”符秋连召回外出务工的女儿符姑,一起研究着如何将技艺发扬光大。
布曲村的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生,村里没有产业,如果像符姑一样的年轻一代回来学习制陶,她们的生活该如何维系?
“我看好我们的黎陶,现代人不是讲究环保吗?黎陶是纯手工的,最符合现代人养生的理念。而且制陶的高能土只有我们村有,技术也是我们村的老人掌握,别人很难复制。”符姑带着只要产品独特就一定有市场的念头,高兴地回到村子。
符姑相信黎陶的未来,市场也看好黎陶的前景。
现在,符姑和村民们一起制作的黎陶不仅销往传统的市场———周边村落的村民,也渐渐地引来新兴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宾馆饭店、知名企业都前来购买。
“很多饭店、大企业都来买我们的黎陶去做工艺品或者是作为礼物赠送,海南的一些大饭店的装饰品用的就是黎陶。而且,现在已经有5家国内的知名企业和我们谈收购。”传习所投资人之一符日斌是位苗圃商,因看好自家村里的黎陶产业,和村民一起集资整合黎陶资源,修建了传习所。
随着黎陶的市场不断开拓,布曲村的村民们开始享受着传统技艺的利好。
“我在这里制陶,每个月不仅有1500元的底薪,而且还会根据销售给我分红。和我在外面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由于传习所是村民集资修建的,大家都是股东,都享受着销售的分红。
“现在我们主要做一些传统的图案,下一步要出去考察市场,通过一些改良来满足市场需求,注册我们自己的商标。同时也要进一步打开市场,让更多人知道黎陶。以后发展好了,可以依托附近天涯海角的资源,发展旅游业。”面对着日渐向荣的黎陶产业,符日斌信心满满地规划着黎陶的未来。
千年黎陶,文化的传递物;今朝黎陶,致富的福音。(见习记者 黄媛艳 本报记者 张谯星)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