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宰相韦执谊墓藏身海口乡间(唐朝宰相韦执谊)

历史人文 0 6052

唐宰相韦执谊墓藏身海口乡间(唐朝宰相韦执谊) 历史人文

 

坐落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的唐朝宰相韦执谊纪念馆。苏晓杰 摄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西南约一公里处的韦执谊墓,坐落在一道火山岩山梁之上,前方是一片稻田。墓碑上刻有“唐始祖赐进士、翰林院礼部尚书、延英殿丞相、考讳执谊号文静公墓”,文字鲜艳夺目,看得出是不久前被重新描红了。清明节一过,应雅咏村村民和韦执谊后人的申请,海口市文物局计划将这座古墓向上级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日前接到报料,称唐代宰相韦执谊的墓园过于简陋,希望文物部门提升保护级别。今天上午,记者邀请省博物馆研究员王育龙和文史专家王俞春一起前去采访。从墓前的田边拾级登上两段石阶,眼前约一亩大小的台地便是墓园的所在,周边砌起齐腰的石墙;韦执谊的石墓位于台地的正后方,高约两米,地上截面为六边形,自下而上逐渐收分,顶部覆盖碎石和片石;该墓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韦执谊两位妻子杜夫人和范夫人的石坟,长方体棺椁,也是地面葬,但规模要比主坟相对矮小得多。

  从韦执谊的墓碑上,还可以得知其坟茔是清代光绪丙午年,即1906年重修的。雅咏村的韦氏后人称,最近一次修葺墓地是在2005年,距清代那次整整100年了。

  据介绍,韦执谊出身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官宦世家,是唐朝德宗、顺宗和宪宗时期的名臣,曾官至左丞相,因其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并力主改革,以至于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排挤,与他一起先后遭到打压的还有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元和七年(812年)病逝于贬所,葬于今址,迄今整整1200年。815年,皇帝下旨为其平冤昭雪,只是他已辞世3年。

  王俞春告诉记者,韦执谊贬琼后,意志没有消沉,而是励精图治,为民办了不少实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任上主持修筑了“岩塘陂”和“亭塘陂”,蓄水和引水灌溉万顷农田;这两个塘陂还沿用至今,不过已被改称为“旧沟”和“新沟”。

  清代海南探花、著名书画家张岳崧曾撰一联赞颂韦执谊:“祖德树宏谟,训至一经,三相高明昭北阙;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

  “从韦执谊墓园的形制来看,已经没有唐墓的特征了,而是融合了琼北地区墓葬的特点,如大量使用玄武岩石材等。”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王育龙认为,“按他的级别,如果他当年能够归葬长安,完全可以入葬皇陵,埋在先皇的旁边。”

  就韦执谊墓能否提高保护规格的问题,海口市文物局负责人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墓已于201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雅咏村老百姓提出的申请并不过分,该局今年将组织材料向省里申报韦执谊墓为省级文保单位。(记者陈耿)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