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备一堂课,助力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备一堂课,助力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琼崖精神入课堂 红色信仰树航标
我省小学生参观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资料图)
椰风轻拂,春光明媚。4月26日上午,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校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此上演。
当天,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暨琼崖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举办。全省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以一体化育人理念、协同化教研模式和多维化教学情境,推动琼崖精神从历史深处“走”进教案、从理论教材“跃”入课堂,更从教师心间“燃”进学生头脑。
一节思政课怎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抵达人心?备课会现场,4位思政课教师用一个个生动鲜活、有知有味、感人至深的课堂作答——
大海上,百余艘木船扬帆待发,船工们向解放军战士传授渡海知识和技术……大屏幕上,群众踊跃支援解放军渡海作战的资料画面缓缓展开。万宁市万城小学教师李峰通过讲述“海南岛战役中的群众支前故事”,引领学生在情境互动中体悟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以一座雕塑作为切入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刘涵带领学生寻访琼崖革命足迹,从“山不藏人,人藏人”的感人故事中深刻感悟人民群众所蕴含的磅礴力量,探寻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源流与发展之路。
展示两封琼崖革命历史书信,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教师何和国引导学生“破译”信纸背后蕴藏的精神密码,通过将书信内容改编为剧本的方式,情景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以“融入”为关键词,海南大学教师林罗添骥依托一张地图、一个理论、一处场景,深入解析琼崖精神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将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革命故事的“温度”相结合,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们同台切磋、碰撞思路,运用各类教学方式进行分学段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的备课会,生动体现了“琼崖精神”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展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薪火相传的特点。
据悉,近年来,我省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守正创新推进学校思政工作改革发展,努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凝聚强大思政引领力。海南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做法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表扬,相关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创新案例(立德树人)”“2025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这场集体备课会对于传承弘扬琼崖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凝聚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林洪冰寄语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将琼崖革命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密码”,把自贸港的实践热土深耕为青少年的“成长沃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