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知我意 筑梦美舍河——致海口生态修复劳动者(一)(海口美舍河整治工程)

工人在凤翔公园生态修复段连夜修筑梯田。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工人拆除水泥护栏。特约记者黄一笑摄
“治理才短短两个来月,经过工人们日夜奋战,美舍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美舍河国兴示范段附近的市民李华感慨道。6日,记者从海口市治水办了解到,美舍河治理五个生态修复示范段建设成效喜人,项目进展神速。
女工们搬运搭造梯田用的石笼。本报记者张洋摄
工人在美舍河长提路生态修复段栈道上搬运钢筋。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工人们在美舍河高铁沿线生态修复段冒雨搬运底质改良环境修复剂。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目前,长堤路、东风桥、国兴桥等示范段的栈桥、挡墙等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大面积的绿植,各标段已具工程雏形。湿地公园凤翔段,已完成平整塑性和树岛的堆砌,目前正在大面积普种草坪和绿化种植树种,另一个梯台功能性湿地正加快进度完成防渗铺装,高铁示范段河床和河岸已完成绿化种植。
治理前的美舍河污水似油。图为工人用测量仪测量淤泥深度。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工人在美舍河区域植绿。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美舍河自水环境治理工程正式动工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排污口截流71个,铺设污水截流管道11.78公里,安装拍门24座;完成河道清淤16.7公里,清理底泥约30万立方米,清理水葫芦约12万平方米;污水管道疏通11.4公里,污水管道修复650米。
同时,美舍河高铁沿线一座6000立方米/天的临时污水提升泵站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安得园小区旁一座1.5万立方米/天的永久污水提升泵站已建设完成,3月15日投入运行,解决了大拍门、老干所、琼州大桥下12个排污口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当于解决了5万人每天的生活污水量。
目前,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方面,高铁沿线的500立方米/天、6000立方米/天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也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试运行;1000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站设备安装完成,正在建设配套的提升泵站等附属设施。
经过水体治理,美舍河盛开睡莲。特约记者黄一笑摄
工人在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栽种水草。特约记者黄一笑摄
美舍河在海口城区丁村桥至长堤路段。绘图蒋才春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