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丨火热“儋耳蓝焰” 儋州消防将临时党支部建在抗疫一线
海南日报见习记者曹马志
“出发!”
8月26日上午8时许,“执勤号”声响起,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云月路消防站,疫情处置突击队队长李翔一声大喊,跃上蓄势待发的消防车。3辆红色消防车、2辆消防摩托车、1辆小型巡逻车鱼贯而出,一路疾驰,快速驶向那大镇消杀作业点。
本轮疫情发生后,儋州消防以疫情为令,迅速成立“儋耳蓝焰”疫情处置突击队,将临时党支部建在突击队,中兴大道特勤站、云月路消防站18名消防精锐参加,每天奔赴全城高、中风险区开展消杀作业,处置消防警情,成为抗疫一线一支“党员先锋队”。
上午9时,李翔带领“党员先锋队”第一小组来到番真村、先锋农场,6人小组变身“大白”,背着喷壶,徒步穿梭在不同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开展公共场所现场消杀作业,消毒水溅起一片片薄雾。
番真村、横岭村、侨锋农场、侨南村、头潭村、前进农场……一上午,“党员先锋队”分为3个小组,在18个村、农场开展作业进行全覆盖消毒。一直忙到中午才消毒完,脱掉防护服后,全身湿透的队员们,返回云月路消防站,已是下午1时许,吃顿午饭。
“我们队员都住在这栋楼中,四周都拉起警戒线。”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消防站,趁着午饭间隙,李翔和记者聊起“党员先锋队”抗疫的事。李翔是中兴大道特勤站站长,该突击队由中兴大道特勤站12名消防员、云月路消防站6名消防员组成,平均都有5年以上的消防工作经验。
由于出入的都是高、中风险区,他们为了节约时间,出发前都会穿上全套的防护装备,消杀前后会进行消毒。回来消防站后,他们都会直接回到这栋单独的楼内,不和站里的其他队员接触,闭环管理,在休息区和作业区之间“两点一线”循环。
“我们都深爱这座城市,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为此不懈努力,再多的辛苦都值得。”一旁刚查看完执勤记录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谢辉云对记者说,“抗疫一线,咱们党员得冲锋在前,疫情不退,我们绝不后退。”
由于要闭环管理,他们近一个月都没有和家人见过一面。谢辉云的爱人在海口一家医院工作,已有8个月的身孕,每天晚上打视频电话时,她都会询问谢辉云的工作情况,对他说,“要照顾好自己,家里不用担心,一切都好。”
“真是太巧了。我媳妇也8个月身孕了,咱们两家可以结‘娃娃亲’啊。”李翔笑着“插话”道。由于抗疫一线比较忙,他难以顾得上妻子,妻子很理解。两人一商量,他就将妻子,送回到老家湖北宜昌,家人有老人帮忙照顾着。
下午2时许,又是一阵嘹亮“执勤号”声响起,这支“党员先锋队”全体队员在消防站的宿舍里穿好“大白”防护装备,做好个人防护,一路疾驰出消防站,奔向消杀作业现场。当天,他们对全市98个核酸检测采样点进行“地毯式”消杀。
此外,“党员先锋队”还承担高、中风险区的消防救援任务,疫情以来,已处置多起消防警情。
从8月8日成立至今,“党员先锋队”共执行消杀等防控任务共54次,派出消杀人员307人次,消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深入涉疫重点区域消杀时长超过145小时。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