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海口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古庙沧桑二百年(海口市灵山庙)

海口 0 4629

 海南周刊|海口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古庙沧桑二百年(海口市灵山庙) 海口

  海口市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也曾作为“琼山县私立坡上小学”的所在。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摄

 海南周刊|海口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古庙沧桑二百年(海口市灵山庙) 海口

  坡上村关公庙中清嘉庆年间的“义贯古今”牌匾。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海南周刊|海口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古庙沧桑二百年(海口市灵山庙) 海口

  关公庙的精美木雕。陈耿 摄

 海南周刊|海口灵山镇坡上村关公庙:古庙沧桑二百年(海口市灵山庙) 海口

  关公庙中清代嘉庆年间的“祭祀会”牌匾。陈耿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编者按

  这个春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传出好消息:在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中,海口市有19处入选其中。《海南周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文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物古迹,以期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海口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存。

  本期《海南周刊》为您介绍位于南渡江东岸灵山镇坡上村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关公庙。

  公庙,作为一个村庄的“地标”,往往见证了一个村落有史以来的变迁,承载着许多村民的乡愁。

  从海口市区出发,越过琼州大桥右转,数百米后向左拐进一条乡间小路,就到了美兰区灵山镇新琼村委会坡上村。南渡江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村口的一座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关公庙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从村民的祭祀场所,到作为小学使用,如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关公庙的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它身上蕴含的深厚人文底蕴,不变的是数百村民守护它的期盼和信心。

  200余年历史沧桑

  海南日报记者看到,关公庙外墙已经斑驳,墙上被绿色苔藓和些许植物“点缀”,庙宇顶部的横梁上雕刻着精致的木刻花纹。

  关公庙一共两进,中间有一座拜亭。第一进,即外庙内,由四根木柱作为支撑,左右两侧各摆放一排石凳;中间的拜亭南北两侧挂着两块牌匾,分别为“祭祀会”和“义贯古今”,东西两侧各有两块石碑,记载着外庙和拜亭的建造历史。

  村民吴崇福告诉记者,公庙、拜亭和外庙建成的时间都各不相同,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公庙。遗憾的是,记载公庙的石碑已经丢失,因此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据口口相传,公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那块刻着‘祭祀会’的木质牌匾。”

  只见这块红底金字的牌匾落款处写着“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李奇题”,或许因年代久远,牌匾已经有些斑驳。

  “李奇据说是时任县官,这块牌匾在庙宇建成后就一直在挂着,庙宇建成的时间应该比牌匾的历史(1816年)更久远。”吴崇福推测说。

  “建拜亭碑落款时间是民国六年,据时间推算应是1917年,拜亭距今已超过100年的历史。外庙则建于清朝同治四年即1865年,至今150余年历史;解放后,又建了东、西横廊。” 外庙衍架和拜亭两旁的木作结构都是采用艺术雕刻制成。古庙三进相连,形成一间整体的庙宇。

  张岳崧送匾至村庙

  “公庙里曾挂有一块道光年间的张岳崧题写的牌匾,可惜在1958年被毁坏了。”吴崇福惋惜地说道,牌匾上刻有“灵佑桑梓”的字样,是张岳崧赠给坡上村关公庙的。

  张岳崧为何将牌匾送到坡上村庙?村中的老人们认为,张岳崧祖辈原是坡上村人,其祖母去世后就葬在坡上村附近,村里还有村民为其打理田地。祖母死后不久全家从坡上村迁徙定安高林村,当时张岳崧的父亲张基伟年仅7岁左右。

  “坡上村建公庙时,张岳崧将牌匾送到村庙,应是送回故里,是对村里的挂念。”

  村中老人告诉记者,由于这块匾已不复存在,公庙与探花张岳崧的联系只能靠历史资料来佐证。

  公庙融入村民生活

  69岁的村民梁学坦每天早上都会来到公庙前的空地,坐在庙前的百年榄仁树下,看着空地上嬉戏奔跑着的小孩,梁学坦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深深觉得,这就是他一生的归宿。

  “小时候每逢节日,全村人都会在这里祈福,如今,我们这一辈的人则喜欢坐在这里聊聊天。”从出生到现在,这座公庙已经融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解放初期,庙宇还曾是乡政府、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地点,也是坡上村建村以来的公共议事场所。“它不只是庙宇,还是学堂,是我们村前辈父老注重文化教育的历史印证。我们希望它能更好地被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吴崇福说。

  如今,庙宇因年久失修,部分墙壁塌裂,屋顶、屋檐败落,木雕也已破损,“现在一下雨房屋就会漏水,再不维修将会倒塌。”吴崇福表示,“村民盼能将庙宇正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让它得到更好的修缮和保护。”吴崇福说。

  【更多报道】

  关公庙里办学堂

  文\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坡上村的古庙既是公庙,也是学堂。

  走近关公庙,大门顶墙上“琼山县私立坡上小学”9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虽已有些模糊,但却见证了学堂的发展。

  “公庙前屋建成后,村里成立了学董,办起学堂。” 关公庙里当年办起的学堂,被这里休闲娱乐的老人们津津乐道。“一直到1950年海南解放,前屋正门改造,把学校名称正式砌筑在大门顶墙上,当时邻近村庄也有不少少年来这里上学。”

  关公庙虽檐雕壁绘,但教学设施简陋。今年80岁的村民吴崇福1948年至1952年在这里读了4年小学,他回忆起70多年前在此上学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

  当时学校共设有6个年级共4个班,其中一年级、二年级各一个班,三四年级合并成一个班、五六年级合并为一个班。第一进的外庙用屏风分为两个教室,供低年级学生使用,第二进的公庙则以供奉的神龛为分界,同样划分为两个教室,两个中高年级的班级在此上课。

  “木桌长凳,一块黑板基本上就是教室的全部组成。”吴崇福说,每天早上7点,所有学生会在庙前的空地做操,然后进教室上课,一直上到11点,中间课间会休息一次,下午则是从2点上到5点。

  在课程设置方面,最先公庙里讲的是国学。修身、读经、作文、习字,千年的古训在公庙里传承,老先生带着书童每天在这里摇头晃脑地念着古文。后来课程逐渐发生了调整,到了吴崇福读书时,则主要学习语文、数学两门课程。

  “当时加上校长一共有5个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外村聘用的。”吴崇福指着拜亭两侧的横廊介绍道:“这就是老师住的地方,在西侧横廊后面有个小厨房,是老师做饭的地方。”

  由于学堂条件简陋,老师收入也不高,因此米都是学生从家里带过来的,“我们都是拿个棉布兜抱着过来,中午放学后学生会轮流蒸米饭,老师自己来炒菜。”

  这间小小的学堂让许多村里的孩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并从这里走出去。1950年至1954年就有30多人考上海南中学、海南侨中、海口一中、琼山中学等学校,还有两名学生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从1954年起,五、六年级就搬去了附近的一个农业合作社,1957年,一年级至四年级也搬走,学校正式撤销。至此,坡上村关公庙办学堂的历史告一段落。

  “尽管现在已经不办学了,但当时村民把祠庙让出给孩子读书,可见坡上村村民对教育的尊崇。”吴崇福说:“像这样保存得较好的古学堂场所在省里是少有的。这间古庙既有历史文物价值,也具有历史文化教育遗存的特点。”

#灵山#海口#古庙#海南#沧桑#关公#周刊#二百年#镇坡上村#公庙#上村#灵山镇#百年
海口天气海口旅游攻略景点必去海口市属于哪个省海口旅游攻略海口离三亚大约多少公里海口到三亚怎么走最方便海口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海口是几线城市海口经济学院海口到湛江的船票时刻表海口在哪里海口房价海口旅游海口市委书记海口到三亚海口天气预报15天海南三亚旅游攻略自由行最佳线路海南旅游攻略海南摇号结果查询海南天气预报15天海南省海南天气海南地图海南航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电子税务局海南e登记海南政务服务网海南省考试局海南省电子税务局官网海南电子税务局官网海南电子税务局海南在线海南电子税务系统登录入口海南省市场监督局官网海南封关海南自贸港海南房价海南航空电话百年孤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什么百年人寿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家书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战争百年纳可以治血栓吗?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百年孤独最经典一句话百年孤独在线阅读全文百年前的月亮打一字百年孤独读后感百年孤独电视剧百年孤独经典语录百年孤独简介百年灵百年巨匠百年孤独 英文百年孤独电视剧在线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图百年孤独 豆瓣百年孤独电影百年孤独讲的是什么百年孤独在线阅读灵山大佛灵山宝塔陵园灵山在哪里个城市灵山风景区灵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灵山景区门票价格灵山胜境灵山大佛门票预约官网灵山寺风景区门票多少钱灵山寺求什么最灵验灵山天气预报灵山县人民政府网灵山家园网灵山县灵山家园网官网灵山县政府网灵山政府网灵山县属于哪个市灵山县人民政府官网灵山茶艾府灵山为什么被禁灵山在哪灵山寺灵山十巫灵山君灵山 徐公子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