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仁里村钟茱莘:政府精准扶贫自己更要勤劳致富(钟仁美个人资料简介)
中午11点,海口市新坡镇仁里村委会养豪村村民钟茱莘牵着吃饱了草的六头牛回栏,让牛躲避中午的烈日。这些牛是新坡镇委镇政府帮扶给她这个贫困户的,钟茱莘把它们当宝贝,瘦弱的她把这些牛犊养得很壮实。“村子里的人都说我养牛养得好。”她骄傲地说。

钟茱莘在放牛。南海网记者刘麦 摄
今年43岁的钟茱莘身患甲状腺瘤和胃炎,但却不得不挑起家里的大梁。丈夫林福来和家公于数年前去世,家中有刚上初中的儿子和近70岁的家婆要照顾。2016年以前,钟茱莘只能靠家里的2亩地种植瓜菜,就近打点零工来勉强维持生计,家里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
虽然家中困苦,钟茱莘却不忘家公在世时的教导:“人穷不要紧、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要勤快一些,少给别人添麻烦,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里好起来。”因此哪怕再苦再难,她也极少向亲戚朋友求助,更没有想过向政府张嘴伸手,而是辛勤农维持生活,为家婆养老,供儿子上学,她觉得自己还能干活,还有比她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14年,新坡镇将钟茱莘一家定为贫困户,开始进行帮扶。2015年底开始,新坡镇对钟茱莘一家实施精准扶贫,陆续帮扶购买了黄牛3头,鸡苗50只,佛手瓜种子800颗,用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来源。钟茱莘将政府最初帮扶的一头公牛卖掉,添了些钱换了头母牛。现在,3头牛生仔繁育已经变成6头。
为了改善家中生活,钟茱莘不辞辛苦,每天6点多就将牛牵出牛栏吃草,每天还割满5大捆草给牛喂食。忙完农活就骑着电动车到遵谭老家陪伴儿子做功课,但每周一除外。
“周一我要到村委会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我学到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学到很多技术。”村里每次组织收看,她都十分主动,从不迟到。钟茱莘说,要给牛吃夜草,饲料比例很重要,这些都是从电视夜校中学的。
2017年,新坡镇继续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根据钟茱莘家庭的帮扶需求,发放教育帮扶补贴资金2650元;出资5000元帮其入股海南柏盈兰花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另外还有社会保障兜底、医疗保险等。通过持续政策帮扶,2017年,钟茱莘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6890元,入股分红收入3000元,产业发展前景较好。
对于未来的生活,钟茱莘充满信心,她用电视夜校中学到的技术,把自家的两亩地规整出来,准备先种一些槟榔,下面种植一些丝瓜等蔬果。下半年鸡的价钱好了,林下再养一些鸡。
仁里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克乙说,钟茱莘的成功经验在村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了全村贫困户发挥自身能力,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帽子的信心。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5月30日海口消息南海网记者 刘麦)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