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琼山区新民村:大榕树下来品茶 乡贤巧妙解纠纷(海口市新民村)
记者 赵汶 特约记者 许晶亮
“多亏了村里这个‘新民茶访’,我家庭院围墙的土地界限纠纷解决了,大家一边聊天一边解决问题,氛围很轻松。”8月20日,坐在大榕树下的石凳上,琼山区龙塘镇新民村委会北喜村民小组的68岁村民蒋守王告诉记者。村民口中的“新民茶访”,是今年7月新民村委会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推出的乡贤调解室+“大榕树茶访”调解新模式,通过“乡贤调解+法律服务”“以茶化事”工作法,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信访“新名片”。

在新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旁大榕树下的“新民茶访”石桌前,村干部和调解员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将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巧妙地化解在喝茶过程中。 记者 苏弼坤 摄
树下聊聊 矛盾化在茶香里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新民村委会看到,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旁的大榕树下,摆放着一张石桌,数张石凳,一旁“新民茶访”的牌子十分亮眼。在石桌旁,蒋守王和乡贤调解员吴生福、朱崇勤等人向记者介绍了半个月前的纠纷调解一事。
原来,今年7月,新民村委会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村民蒋守王不同意硬化其房前路面和建设围墙,也不愿意说明原因。乡贤调解团在得知相关情况后,联系乡村振兴工作队、北喜村民小组代表与蒋守王约定时间,在大榕树下进行了“茶访”。
伴随悠悠茶香,蒋守王逐渐放下心防,表示他不同意道路硬化及围墙建设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围墙拐弯处会侵占自己的土地。在了解问题根源后,乡贤调解团组织北喜村民小组代表和蒋守王一家在争议现场进行调解,并动员与蒋守王相熟的亲戚、邻居协同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在多方努力下,近期,北喜村民小组和蒋守王在现场进行了指界工作,最终该路段围墙建设顺利完成。
“我们以茶为支点,把矛盾双方分别约来进行‘茶访’,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解开群众心结,把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巧妙地化解在喝茶过程中。”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吴以忠介绍,该村在大榕树下设立“新民茶访”,做实“板凳调解”,打造以茶调解的轻松氛围。
屋里坐坐 冤家宜解不宜结
除了“茶访”模式,新民村还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贤调解室”,积极探索“乡贤+调解+法律服务”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乡俗民情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子。
“我们新民乡贤调解团成员包括村里比较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退伍军人等。”当天上午,吴以忠带领记者走进乡贤调解室,他介绍,乡贤有着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该村积极引入乡贤调解机制,将“乡贤调解”与传统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调解公信力和成功率。今年7月,该村就依托乡贤调解室成功调解一起纠纷。
原来,新民村村民蒋先生与吴先生是“牌友”。今年7月,双方在娱乐过程中产生口角,一时冲动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吴先生头部受伤。该村乡贤调解团成员遂组织双方到乡贤调解室,结合当地风俗习惯谈情说理讲法,促成双方化解纠纷。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由蒋先生赔偿吴先生400元医疗费并签订协议。“万事和为贵,作为村里的一员,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大家调解纠纷。”78岁的调解员吴生福说。
今年以来,新民村通过“乡贤调解室”和“新民茶访”共调处矛盾纠纷5起。“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乡贤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龙塘镇党委书记吴翔表示。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