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独居老人:日子太平淡,想要有个伴,不愿待家中……(海口适合老人去的景点)
关注城市老人·老有所依篇 日子过得平淡,三餐简单凑合 不愿待在家中,更愿意感受街头热闹
城市独居老人:我想有个伴
海口建设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开篇语
健康、理解、陪伴,是老人们走好人生“后半程”中最为殷切的期盼。根据我省近期发布的《海南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至去年年底,我省户籍总人口927.57万人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141.0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2%;65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99.5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0.73%;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0.8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如何照顾好这一基数巨大的老年人群体,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值得我们深思。
从今日开始,本报推出特别策划——“海南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别以城市老人、农村老人、候鸟老人为三大类别,关注老人们在海南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的状态,目前海南推进养老工作的思路及探索,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不仅是为了我们正在老去的父母,也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随着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城市中的独居老人群体数量正在悄然扩大。他们当中有的每天过得平淡,就连饮食都只是简单凑合;有的不愿回家,更愿意在街头感受热闹的氛围;唯有子女和朋友,才是每天生活的“奔头”。
如何改变这一切?政府正在想办法。11月5日,作为国家民政部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高登街的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营业,进行养老服务深度探索。这家国家民政部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正在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为独居老人们提供沟通交流、找个“伴”的平台,探索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新出路。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文/图
故事
守望
“孩子回来了,苦日子就熬到头了”

老人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疗养
天刚蒙蒙亮,今年80岁整的刘大爷就已经起了床,衣服穿得笔挺,简单吃了顿早餐,就到楼下舒展身子,反复踱步。9点半左右,刘大爷走出小区,搭上早已熟悉线路的公交车,往位于高登西街的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赶去。这条线路的终点,已经成为满足他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平台。
“幸亏从报纸上看到有这么一处服务中心,不然我和老伴的生活还真有些不便。”就在五个月前,刘大爷不小心将左脚腕扭伤,没过一个月,他的老伴右脚碰伤骨折,至今没能痊愈。“她现在下不了楼,孩子又常年不在国内,买菜做饭成了大问题。”刘大爷告诉记者,他与老伴一人老家广西、一人老家山东,怎么都吃不到一块,孩子则常年在国外,只有过节才能回来陪伴二老。平日里,他俩饭菜也非常简单,经常买上几袋子的面条,一吃就是小半个月。记者在服务中心见到刘大爷时,他手里还拎着一袋刚刚在培龙市场附近买的宽粉,打算回去当作早餐或晚餐的食材。至于午餐,就靠着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来解决了。
“伙食特好,昨天有排骨,有鸡肉,前天则是鱼肉和鸭子,饭量足,咸淡也合适,关键是干净,吃得让人放心。”不单单是刘大爷觉得好,饭堂内其他老人也称赞长者饭堂的伙食既实惠又丰盛。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开业以来,该长者饭堂每天的订餐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琼山区长者饭堂中订餐量最多的饭堂之一。
拿完自己的餐,刘大爷并没有急着吃,而是给老伴也要了一份,一起拿回家。刘大爷笑着说,两个老人住,靠的就是互相扶持。“啥时候孩子回国了,我们的苦日子也就熬到头喽。”
寄托
“一天不来就不自在,感觉每天都有奔头了”

老人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娱乐
年近八旬的黄阿姨是洗马桥社区的“老人”了,尤其是对三峰里一带,可以用“门儿清”来形容。三峰里有几位老人,哪些老人独居,哪些老人孤寡,最近又新来了哪些老人,子女对孩子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如数家珍。只有说到自己的儿女,一向快言快语的黄阿姨像刚学说话的孩子一般,半天讲不出个所以然,大多数是独自惆怅。
对于一辈子要强的黄阿姨而言,她的孩子们是她早年在路边卖水果,为之努力生活与工作的盼头,也是晚年让她倍感遗憾的“心病”。她说,老伴去世得早,三个儿子个个都已经娶妻,去了外地工作,平时很难顾得上她,只有唯一在海口的女儿逢过节或假期,才有可能回来看看她。即使是这样,要强的黄阿姨依旧要在白天出门散步、偶尔见到老朋友时,说上一嘴“我女儿刚回来看过我”,怕老朋友们在背后议论,为她惋惜。
“我也没什么收入,子女们都陆续搬出去住后,我就搬到顶楼上住,楼下的两层租给别人,我就靠收租金赚点钱。有时候看着租客们不爱惜房子,或是被早出晚归的人影响休息,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你一个老人,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黄阿姨无奈道。
对于黄阿姨而言,如今的生活本已难有什么乐子。直到她得知,社区里有一家专门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她才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走进了这家服务中心。令她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待她和其他老人的态度非常亲切,嘘寒问暖,让她十分感动。没多久,她就与其他老人打成一片,很快便能叫出其他老人乃至工作人员的名字。喜好热闹的她,已然在这里寻得寄托,逐渐变回了性格开朗,爱打交道的老样子。“明明才过来几天,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现在一天不来,都觉得不自在,感觉每天都有奔头了。”在服务中心,黄阿姨爽朗的笑声就没停过,也感染了其他老人。

老人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流书法
兴致
以文会友一同“舞文弄墨”
记者注意到,在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了很大的一处面积放置了四张长桌,上面规矩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配合服务中心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就冲着这氛围,有不少喜好书画的老人们相约齐聚于此,一同写字绘画,十分热闹。王大爷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以书会友,以画面客”,书画对于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大爷而言,是他退休后孜孜不倦去学习的兴趣爱好。为了研习字画,他甚至用“废寝忘食”来自称,全然忘记了家中仅有他一人的孤单寂寞,在他看来这样反而挺好。而在他身边,也有一众同样无子女在身边,同样爱好书画的朋友,平日里时常聚到他家中,一起品字聊画。但一直令王大爷比较为难的是,家中空间有限,书桌椅也有限,没有办法让大家都尽兴。而这家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出现,正巧为一众老人提供了享“文人之乐”的空间。
“我是楷书写得比较好,行书也凑合,山水画也能画一画,有一位比我年龄还大的黄大爷,则是行书写得好,我一直在向他学习……”说起书画和朋友,王大爷仿佛有说不完的乐趣。“在这里,我还结识到了不少有同样兴趣爱好的老人,大家一起坐下来聊颜柳欧赵,十分快意,真是没想到社区里还会有这样一处地方,实在太让我们感到自在了。”王大爷笑道。
措施
加大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
推进试点城市
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围绕以独居、孤寡老人为主的老年人群体,海口市各区不断加大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海口4个区21个街道所辖社区全部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依托镇敬老院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地区推广延伸,已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高登西街19号、颇受老人们喜爱的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是民政部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建筑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属于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共有四层,其中一层是接待和休息大厅;二层是长者饭堂、老爸茶坊、书画室、棋牌室等休闲场所;三层是护士站、日托休息室、配药室、助浴室、健康评估室、中医理疗室等医养结合场所;四层是多功能娱乐厅、长者学堂、阅览室、茶艺培训师、长者上网区等老人学习和交流场所。
据介绍,高登西街北有府城街道、南有凤翔街道、琼州大道以东有滨江街道三个街道相邻。该区域老人人口密集,数量多,是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较集中的区域。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极大地提高琼山区的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更有利于探索琼山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以前原本属于周转房,后来租出去给商户作为旅店,条件比较差,消防设施也比较落后。在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后,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对以往老旧的设施重新进行装修,建成了现在的模样。”琼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具体建设中,也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就比如在这个主要通道的墙边,我们安装了扶手,在厕所里也有同样的装置。地板全部采用防滑材料,避免老人滑倒;桌椅也选用没有菱角的样式,防止意外发生。”
针对海南的本地老人不愿意离开家,习惯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养老的需求和实际,我省着力推进试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并逐步向农村拓展。截至今年10月,全省开展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为565个;培育居家养老服务组织63个;建设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8个。
问卷调查
即日起,本报正式发布《海南老年人生活状况问卷调查》,邀请省内各层次老年人群体填写,并将于本次系列报道结束时向社会公布问卷调查结果。您可以将本页邮寄至本报社,地址为:海口市金盘路30号海南日报报业集团10楼南国都市报社 记者王子遥 收。
海南老年人生活状况问卷调查
健康情况
1.您自己评价下目前的身体情况如何?
A.很好 B.还行 C.不算好 D.比较差
2.以下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A.反应迟钝 B.视力下降 C.听力下降
D.慢性疾病 E.移动不便
3.您的睡眠质量如何?
A.很好 B.还行 C.不算好 D.比较差
4.对身体您一般如何照顾?
A.定期及时去医院(或门诊)就医
B.偶尔去医院(或门诊)查看
C.很少去医院(或门诊)查看
D.基本不去医院(或门诊)查看
精神情况
1.您的配偶是否健在?
A.是 B.否
2.您的子女一般多久回来看您一次?
A.长期住在一起 B.每周末回来
C.数月回来一次 D.中秋或过年才回来
3.子女每次回家能待多久呢?
A.长期住在一起 B.一两天
C.三至五天 D.超过五天
4.您家附近平时能见到的老朋友、老街坊多吗?
A.平时多与老朋友一起 B.偶尔一起叙旧
C.很少一起,多数时候一个人 D.周边无熟人
5.您是否会觉得孤独?
A.是 B.偶尔 C.并没有
经济情况
1.您的生活来源主要是?
A.养老金 B.子女给的赡养费
C.劳动收入 D.存款
2.您的积蓄、收入及子女给的赡养费是否够您日常生活用?
A.完全够用 B.基本够用
C.需要较为节俭 D.需要非常节省
3.您的养老金、低保等相关保障金是否按时发放?
A.是 B.偶尔有拖延 C.时常拖延
4.您希望的养老方式是?
A.自己照顾自己 B.与子女同住
C.住养老院 D.请家政保姆
配套情况
1.您家附近有健身娱乐及文化场所或设施吗?
A.有 B.较为缺乏 C.基本没有
2.您周边的文娱类项目是否丰富?
A.十分丰富 B.较为丰富
C.不算丰富 D.不丰富
3.您家附近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专为老年人设置的活动场所吗?
A.有 B.无
4.您个人对老年人的配套设施及活动的参与度高吗?
A.经常前往及参与 B.偶尔前往及参与
C.很少前往 D.几乎不去
您个人对老年人配套设施建设有什么愿望或期待: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