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助力三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亚日报记者 刘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三亚海岸线长264.42公里,海域面积3220.02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经济表现出强劲韧性和无限潜力,成为拉动三亚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日前,三亚旅投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6380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三亚湾旅游娱乐用海项目(中区)海域使用权,后续将开发为集合水上运动、海水浴场和沙滩休闲等内容的海上游乐世界。
“现在20个工作日就可以把招拍挂出让等相关手续办下来,相比以前省事多了。”三亚旅投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全新的模式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对用海成本以及相关的一些费用进行综合评估,更加明确了投资方向,让企业能够快速地实现精准投资。
让企业点赞的全新模式,就是三亚打造的全国首个从海域空间规划、海域使用权出让到用海巡查监管的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广泛开展实地走访、专家访谈、企业会谈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牵头组织跨部门讨论、专题评审及专家会,推动海域开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政策文件的出台,先后印发实施《三亚市海域定级与基准价格评估成果》《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三亚市海域海岛巡查监管工作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科学海域使用管理秩序、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完善制度保障。
完善价格体系。《三亚市海域定级与基准价格评估成果》根据三亚市海域市场状况及海域本地因素等,对不同海域进行科学测算评估,将各用海方式按照12个均值区片、不同等级,设定基准价格和海域使用权平均价格,建立海域基准价格修正体系,形成海域出让底价的评估技术规范,创新性地在海域出让底价中加入生态补偿费用,以市场化手段平衡海洋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
织密规划网络。《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创新性地将国家的三级类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完善细化至31个四级类用海类型,实现精细化布局;结合海域海岛生态环境承载力,首次提出海域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做到精准化管控;首次将土地规划中地类图则引入海洋规划,将各类用海区按“一区、一图、一表”以图则形式展现,实现清晰化呈现;对三亚9个重点海湾、海岛区提出以旅游景区为目标导向的发展模式,做到特色化开发管理。
加强批后监管。《三亚市海域海岛巡查监管工作方案》加强用海用岛的全方位监管,按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各类违法违规用海用岛行为,理顺涉海各部门责任,创新融合陆岸巡查、海上巡航、卫星遥感沿岸监测设备和无人机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违法违规用海用岛的各流程、各环节、各周期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整合,确保用海用岛安全有序。
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充分激活了海域资源的市场化属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企业用海申请流程、保障海域使用安全有序,实现了三亚海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举。
在日前举办的“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持续推进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专场上,三亚打造全国首例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作为“海洋空间资源立体式开发利用”创新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现行的“三大”海洋经济管理制度为指南,按照“总量控制、陆海统筹、节约集约、供需平衡”原则,进一步规范三亚市海域出让的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用海出让”与“市场发展”相挂钩的动态反馈机制,在适时微调基础上,以5年为周期,对价格体系、用海规划及巡查方案进行系统性更新,保证海域出让及监管模式的现势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助推全市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