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板房 新建学校 海口打组合拳“挤”学位(如何建板房)
搭建板房 新建学校 分流学生
海口打组合拳“挤”学位

海口市琼山东门第一小学,家长带新生前来报名。
8月31日,海口各中小学已基本完成新生报名注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今年海口城区中小学学位依然紧张。海口众多学校使出洪荒之力,或新建校舍,或拆分学校,或分流学生,各显神通“挤”学位,确保符合条件孩子顺利入学。
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 蔡梦琦 文/图
记者走访
白驹学校 搭建板房消化18个教学班
近两年来,随着海口白驹学校周边小区的兴起,该校学位紧张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该校小学新生超额一倍,今年更甚。据了解,白驹学校今年共有4个小学毕业班,但是该学校2017年秋季一年级入学新生多达18个班。那么,该校是如何解决学位紧张问题?
8月31日,记者来到白驹学校走访,进入学校正门所对教学楼前张贴着学生分班信息,众多家长围在公示栏前,长长的名单(18个班、每班50多人)让家长眼花缭乱,有些家长花了好几分钟才找到自己孩子的信息。
在学校操场上,几排板房并立,每个板房外面写着班级信息。记者走了一圈发现,一年级18个班全部安排在板房教室,每个教室装有空调风扇,桌椅板凳也已摆放整齐,每排板房都设有老师办公室。
“之前听说孩子要在板房上课很担心,过来一看,发现教室不仅多面开窗,还安装了风扇空调,这下放心了。”家长符女士带着儿子前来报到,她说,只要板房没有安全隐患,作为临时过渡是可以接受的。“板房教室还不错,前后都有空调。”家长王先生说,希望学校尽快建设新教学楼,彻底解决问题。
美苑小学
超额121名新生分流到其他两学校
与白驹学校一样,海口美苑小学近两年生源也是居高不下。记者从美兰区教育局获悉,美苑小学2017年一年级计划录取新生300人,而网上报名却达到709人,完全符合入学条件的有456人。
针对实际情况,学校本着“户籍优先、尽量就近”的原则,截至开学前,按招生计划录取海口城区户籍购房和建房320人(超出计划20人,已经张榜公示,另有15人在复查)。而海口城区户籍廉租房、海口城区户籍租房、海口乡镇户籍和外来户籍共121名一年级新生分流到其他学校就读。
琼山一小
拆分为两所学校,整合资源增学位
原海口琼山一小作为老城区学校,生源同样超额较多,学位相对不足。为了整合资源增加学位,缓解大班额现象,学校正式拆分为“海口市琼山东门第一小学”和“海口市琼山文庄第一小学”两所学校,并于8月21日举行揭牌仪式。
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两所学校看到,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前来报到,现场秩序井然。
琼山东门第一小学校长吴正愿介绍,拆分学校后,两所学校今年招生均有所增加。其中,东门一小今年增加招收2个班100名新生。“我们整合原老师办公室,增加2间教室,同时公开招聘了20多名老师,解决了硬件和师资问题。”吴正愿说。
有些新建学校“吃不饱”
在部分学校喊“压力大”同时,有些新建学校却“吃不饱”。位于海甸岛的海景学校今年第一年招生,因周围居民区不多,生源稍显不足。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小学一年级原计划招生6个班300人,初中一年级原计划招生4个班200人。根据报名情况,学校今年共招收350人,其中小学250人,共5个班;初中一年级共招100人,2个班。
相比较而言,今年投入的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生源相对充裕,该校初一今年计划招生300人,实际招生约270人。
部门措施
海口计划3年内——
建15所公办中小学 30所公办幼儿园
记者采访中,众多家长认为,以上措施可以暂时缓解生源多,学位紧的问题,但并非长久之计。家长们希望,海口市政府能合理规划,在居民区多的地方能建设更多新的学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海口市在学校建设上有何规划?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获悉,根据初步规划,海口市启动“一校两园”工程,拟从明年起,海口市政府及四个区每年在城区至少新建1所公办中小学及2所公办幼儿园的方式,通过三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合计15所公办中小学校及30所公办幼儿园。
美兰区拟筹建新流水坡小学
记者从美兰区教育局获悉,针对学位紧张问题,美兰区正在申请52.9亩教育用地,拟筹建新流水坡小学,力争近两年建成,分担及缓解流水坡片区(包括美苑小学)的招生压力。
琼山区规划4处新建学校用地
记者获悉,当前琼山区计划着手成立区新建中小学校推进领导小组,整合全区力量,核算棚改片区的学位需求,争取合理配置学位资源新建学校,乘势扭转学位少的局面。目前,规划大英山片区(2号地)、椰海大道南边B-09地块、南渡江西岸片区(23号地)、滨江新城片区(29号地)等四处新建学校用地,在市、区的共同努力下,椰海大道南边B-09地块中46亩教育用地已经确定,正在开展征地前期准备工作。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