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老大看三沙:老船长花1多个月搜集海上渔业资料(三沙轮船)

三沙 0 6108

  船老大看三沙

  开栏的话:

  正当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投入抗灾重建之际,7月24日,三沙市迎来它的两周岁生日。

  两年前,一个风狂雨急的日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三沙市成立大会上升起;两年来,三沙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风雨兼程、劈波斩浪,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两年历程凝结的是众志成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这对当前我省的抗灾重建工作启迪尤为深刻。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将其转化为同心共克时艰、合力重建家园的强大动力。

  对三沙两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祖祖辈辈在南海耕海牧渔的船老大们感触最深。从今天起,海南日报推出《船老大看三沙》系列报道,让我们循着渔民们的视角,去追寻三沙的变化。

  伴着三沙发展,世代耕海的“船老大”们编织着蓝色海疆新希望

  更路经·渔场图·三沙梦

  -本报记者杜颖

  一座座油毡纸房,在碧海蓝天下铺展,这里的渔民,经历过无数次耕海迁徙,接受过数不清的离合聚散,而海洋,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家园。

  2014年7月,海口、琼海、三亚,我们连日拜访的3位“船老大”都身影忙碌,不约而同为着同一个地方——三沙。

  80岁高龄的阿公林载亮刚回到海口,仍电话不断地联络着美济礁“琼富华01号”渔船上的船员;潭门镇草塘村79岁的阿公苏承芬满身大汗地在家中保养着渔船发动机;船老大林圣平在三亚港“琼京太渔01号”船上,开启了驶向南海的又一次收渔之旅。

  3个人来自两个家族,林载亮是林圣平的叔公,两人祖籍福建,是平潭岛的渔民世家;苏承芬不但是海南琼海潭门有名的老船长,更是“南海航道更路经”的省级传承人,他们是航海好手、公认的一等一的“船老大”,两家人彼此听闻,并不相识,是南海和三沙,将他们的人生命运牵系在了一起。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精耕南海的历史见证,摩挲着3个珍贵的簿本,苏承芬动情地说,南海作业的渔民,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朴素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在苏承芬的家族里,苏承芬的祖父苏茂轩、父亲苏伟克都是本地颇有名气的船长,一本本“海图”记下了帆船航海时代,也记下了他们无数次搏击风浪的惊险故事。

  苏承芬回忆,少年时跟着父亲一起到西沙打渔,那时西沙很荒凉,在途中经常见父亲摊开更路簿来看,小孩子好奇心重,在图上看到红线就问是什么,父亲很激动,告诉他,“这代表国界,红线里的都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大海。”

  从此,这个小小少年每到西沙的岛礁停靠时,便喜欢用小炭条在木板上写“这里是中国的”,然后插在小岛上。

  草塘村、墨香村等潭门渔民世代在南海耕作,2012年三沙建市后,越来越多村里的年轻人去了西沙,岛际交通便利了,渔船上又有导航,老更路簿显得有些“落寞”,苏承芬时不时去为年轻人讲解讲解,让老船长的更路故事在大海上延续。苏承芬在三沙市成立后去了几次三沙,惊叹说,“变化太大了,渔民的日子可不比我们那时了!”

  1985年,老船长苏承芬无偿为国家南沙海域探捞调查做向导,前后历时1多个月,协助搜集到了珍贵的南沙海上渔业资料。7年后的1992年,渔民家庭出身的林载亮将目光同样锁定了南沙,他“延伸”了老渔民对南沙的想象,率先大胆提出要对“南沙渔场”进行分片区规划开发,并主导设计《南沙渔场图》,彼时,57岁的林载亮,职务是海南省水产局副局长。

  如果说古老的更路簿是渔民走向南海的航行标尺,那么渔场图,无疑是我国渔民想要深度开发南海的标示。

  执着热爱南海的林载亮,在过往30载岁月里曾在4所大学任教。海南建省后,走上仕途的他在1990年代就建议通过对南海海域进行科学规划,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南繁鱼苗育种基地。

  此时,林载亮还意外发现了南沙群岛里有一个珊瑚礁很特别,那就是美济礁,其周围海域的盐度、温度等条件都十分适合鱼苗育种,这着实令他兴奋不已。

  1990年代,林载亮的“另类”构想并未获政府层面采纳,南沙人烟稀少,孤寂依然,但这位渔民的儿子没有忘记自己的梦,并开始了长达12年的筹划。

  在退休12载后的2007年,林载亮在南海渔政等部门的帮助下,以渔民的身份,带着家族成员,在南沙美济礁开始了规模养殖。无数次往返南沙群岛和海南岛,也遭遇了无数次的海上凶险。2007年台风“海贝斯”侵袭,几位亲人遭遇海难,侄孙林圣平在海上靠吃雨水坚持8天7夜才侥幸脱险,2010年林载亮遭遇撞击沉船,险些命丧南海,而如此多的险阻,都没能挡住老人的南海脚步,那一年,他已经76岁了,他说他的南沙梦才刚刚启航。

  2012年三沙建市,已光荣当选三沙市人大代表的林载亮恳切地提出了他的建议,“南沙美济礁澙湖面积49.6平方公里,湖面水域36平方公里,如政府能好好利用该水域,哪怕是鼓励利用其中5%的水面进行养殖,未来将可以创造不少于150亿元的产值!”

  这一次,他的中肯建议,受到了三沙市政府的肯定和关注。“三沙建市时,只有我的企业在南沙搞养殖,条件艰苦,政府很体谅我们的难处。”林载亮说。

  两年来,林载亮的船队,与三沙一起成长着。2012年,林载亮的船队拥有12艘渔船,400个网箱,100万尾活鱼。到了今年,他的企业已拥有36艘船,1200个网箱,400万尾活鱼,2013年的企业营业额高达800万元,阿公虽年事已高,但伴随着三沙设市带来的优厚发展环境和政策,成为了一名拥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现代渔业装备的“船老大”,而已有60年党龄的他,也被渔民们推选为美济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眼看着三沙两年来的变化惊人,渔民们有了三沙的居民身份证,家家都有电视看,太阳能发电,还有干净的用水,比七八年前我们在岛上的条件强太多了。在南沙美济礁,渔民们从去年开始又根据市场情况,改变了养殖海鱼的种类,主要养殖东星斑、老虎斑、龙胆鱼及珍珠龙胆鱼等石斑鱼。今年来天气状况很好,礁盘海域的渔产也非常丰盛,为网箱内养殖的海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因此,今年是几年来收成最多的一年!”林载亮说。

  林圣平也沿着叔公的足迹,如今正锻炼成为年轻一代经验更为丰富的新船长。

  林载亮有个计划,希望他的企业能尽快争取上市,成为海南第一个渔业上市公司,跟1990年代勾描渔场图时的勇气一样,带着企业大胆向前,他说这是他又一个不能释怀的三沙梦。

  从更路簿、渔场图,到仍在继续的新规划,一代代渔民相信,走再远的路,他们离不开这片蓝色疆土;驾更大的船,感情流不出南海的家园。

  他们在这片海中守护着那最淳朴的梦……

  (本报潭门7月24日电)

船老大看三沙:老船长花1多个月搜集海上渔业资料(三沙轮船) 三沙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船老大#多个#船长#渔业#海上#资料#看三沙#搜集#沙:老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