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五环境日特刊 | 乐东严格污染防控治理 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乐东县环境)
乐东严格污染防控治理,打造一流人居环境
护一片山清水秀 谱一曲幸福乐章

昌化江从乐东黎族自治县县城穿过。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 易建阳
乐东黎族自治县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昌化江畔,花团锦簇。近年来,乐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一巩双创”(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创建海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不断开展“六个严禁两个推进”及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去年,乐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下降1个单位至1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三;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被生态环境部、财政部评价为“县域生态环境变化基本稳定”,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获中央财政奖励转移支付资金1.9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95%。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乐东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乐东环保人的辛勤付出。

俯瞰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镇抱班村。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让水更清
乐东不断加大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力度,从2018年起,陆续投入资金建设一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据介绍,目前开工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共有72套,其中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32个。未来5年,乐东将实现县域内所有行政村和农场居污水处理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地处昌化江河畔的乐东抱由镇德霞村委会洪抱村,是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5月30日上午,村庄内一处占地约4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
“这一套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0吨,由于距离昌化江很近,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终水可达到国家污水一级A的标准。”乐东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积雷介绍,经过处理后的终水,可用于浇灌农作物。
为更好解决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维护等突出问题,乐东决定对全县城乡污水处理进行一体化建设、管理、运营,研究制定《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实施(EPC+O)项目实施方案》,计划通过采用“特许经营权”和“EPC+O”模式进行的建设和运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维护服务费采取用户付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乐东不断加大县城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推进水体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南丰溪截污并网工程建设;投入609.56万元,开工建设乐东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投入326.78万元,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推进千家、大安、志仲等3个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5月30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乐东县污水处理厂采访。该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每天处理污水1万吨,远期1.5万吨,一期于2010年投入运营,目前污水处理厂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据该厂副厂长马江溪介绍,现在污水处理厂每天进水超过1万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能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排放。“今年,我们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下个月,处理过的污水就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排放。”
为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监管水平及能力,乐东投资1350万元实施抱由和石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项目。目前,抱由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已经建设装修完毕,设备已进场安装调试;石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正在开展站房主体工程建设工作。
乐东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大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打赢“蓝天保卫战”,天空更蓝
今年一季度,乐东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排名全省前列,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近年来,乐东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秸秆及垃圾焚烧工作方案》《春节元宵期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工作方案》《县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严禁 两个推进”工作方案》等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城市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露天烧烤得到有效管控、非法槟榔加工厂打击力度明显加大。目前乐东县城建成区内露天烧烤点已基本取缔,去年,乐东加大非法槟榔加工厂的处置,依法拆除4家槟榔加工厂,共拆除774个土炉灶。
乐东秸秆垃圾焚烧实行网格化防控也初显成效,去年对焚烧秸秆垃圾进行行政处罚7宗。为培养群众不焚烧秸秆垃圾和垃圾分类意识,乐东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垃圾分类宣传画和发放垃圾分类手册,教育引导群众将作物秸秆、枯枝烂叶等腐败垃圾尽量就地掩埋,并采取堆肥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此外,乐东还将焚烧垃圾秸秆行为纳入环境卫生巡查考评范围,巡查考评过程中发现焚烧垃圾秸秆将通报批评和扣分。
乐东提出以“五化”为抓手,大力推进乐东农业品牌化、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效益化,推动乐东农业转型提质增效。其中,无害化除了瓜菜质量安全,还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乐东设立了废旧农膜、废旧农药包装物回收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回收农膜629.96吨,处置废旧农药包装物33吨。乐东还将积极推广标准化地膜产品,在各乡镇遴选种植面积较大的田洋、基地、合作社示范推广加厚地膜35吨;建设农业废弃物垃圾桶320个,以探索建立长效收集制度,让农业废弃物在田头有去处。
近日,该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各镇、各部门充分认识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组的工作要求上来,把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细抓出实效。
城乡生态协调发展,群众幸福
乐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一巩双创”,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大行动,争创“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及九所、利国和佛罗等3个“省级卫生镇”。乐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和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排名全省前列。开展“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8605座,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式运营,城区和镇村垃圾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乐东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2019年,完成绿化造林1.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5%;至2020年前完成湿地修复100亩的总体规划,在利国镇求港村种植红树林320亩,提前完成5年任务;开展退塘还林(湿)工作,2019年全县共退塘1239亩。同时聘请第三方对全县84.3公里海岸线全面调查及造林设计,完成海防林造林339.9亩。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共侦破林业刑事案件16宗、立案林业刑事案件17宗,有效地保护了县内森林资源。
近年来,乐东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积极推进实施“多规合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低碳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乐东用两年时间编制完成11个镇墟控制性规划,着手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启动了11个镇墟城市化旅游化改造和沿海地区百里滨海城市带建设,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美丽乡村,如万冲镇抱班村、卡法村,大安镇西黎村、只朝村以及利国镇望楼港社区等,导孔村、翁毛新村等被命名为首批“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西黎村是大安镇一个黎族聚居村寨,为“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这里生态优美,气候宜人。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西黎村结合“特色民居、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生态环保”的“五位一体”要求,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力争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族关系和谐、城乡一体化发展。
经过打造,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充满现代气息,也摘掉了“穷帽”,目前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咖啡馆、特色农产品采摘体验馆、特色民宿等项目。
在乐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望楼港也发生巨变,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以前,村民的渔获要拿到5公里远的镇墟上卖,来回搭风采车既花钱又辛苦。现在可按市场价格在村办企业销售。”望楼港社区居民符天发感慨。除了村办企业,近几年来,望楼港的民生事业也大有发展。几年前,除了主干道其余都是泥土路。而今,村道都已硬化,还种树绿化了环境;居委会也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更是有了自己的村办企业。
在乐东县委和相关部门指导下,海南望楼港产品实业有限公司和乐东望楼港渔村海水育苗实业有限公司前后成立。经过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出售”,也解决了海产品晾晒质量差、价格低等问题。发展休闲渔业、水上运动、滨海观光等多元业态,打造湿地、内港和大海独具特色的休闲渔村,适时规划一批特色民宿项目,促进渔民和集体经济收入,这是望楼港的振兴蓝图。
(海南日报抱由6月4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