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海口篇 | 江东新区出台系列规划 高标准高质量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记者 张期望 通讯员 曹柳
一年多前,镁光灯下,海口市江东新区宣布设立。一年多之后,一马平川的绿野上,无数的桩机、吊机日夜忙碌地转动。

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生态优良。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今年9月,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一次专题会议中强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阶段目标,准确定位,完善规划,加快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海口江东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海南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中的标杆。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志在标杆,江东新区建设加速!
数十台履带吊机和桩机组犹如一道铁堤拦江而起,近百辆卡车来回地奔跑,将一车又一车泥沙运走,在海口文明东越江通道项目工地上,这样的忙碌景象每天都可以看到。
“最深处要下挖20多米,高峰期工地上有10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站在二期围堰的挡板强上,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严啸坤说,作为海口主城区通往江东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文明东越江通道项目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加速建设,助力江东新区建设。
在椰海大道延长线上,十多名工人正忙碌着在柏油路面上划线。这条即将通车的道路,是江东新区设立后新建的首条道路。通车之后,将结束海口主城区前往江东新区须绕行的历史。不仅如此,它也将极大减轻从海文高速入城必经之路白驹大道延长线的交通压力。

高空俯瞰海口市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海南日记者 张茂 摄
教学楼、宿舍区、综合楼等拔地而起,多栋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封顶。每天清晨,江东大道旁的哈罗公学项目工地上都会出现机械轰鸣的景象,600多名工人奋战在不同的作业区,铆足干劲加快施工进度。

高空俯瞰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口哈罗学校项目。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作为海南自贸区的重点先行区域,海口江东新区自去年6月设立以来,坚定绿色建设理念,稳步推进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在江东新区,除江东大道、海文大桥已建成通车外,众多项目也正在加速建设,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美兰机场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均是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
得益于海口江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加速,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关注,共计有57家国内外大型企业意向落户江东新区。通过征求企业意见,海口已初选10家企业总部大楼先行建设,其中大部分为世界500强。
蓝图初展的背后,是深谋远虑的谋划。
据海口市委深改办(自贸办)常务副主任、江东新区开发办副主任杨善华介绍,自省委、省政府宣布启动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以来,就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下力气深入研究、找准定位、立足长远、超前谋划。
在开展海口江东新区总体概念规划设计国际招标、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地下空间规划》《海口临空产业园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且获得了相关批复。

海口文明东越江通道项目繁忙的施工现场。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在《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基础上,海口还进一步完善补充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和专项研究,逐步完善成“1+6+13+16”的规划编制体系,即1个总规、6个重点片区规划、13个重点专项规划及16项前期研究。
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建成”的工作目标,目前,江东新区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江东新区建设。
江东新区,宏图徐展,志在标杆!
(海南日报海口9月28日讯)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