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讲述丨省集中隔离点督导组海口小队队长邓力榕:我们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啄木鸟”
“有个疫情防控一线的紧急任务,你可以去吗?”8月22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处督查专员邓力榕接到厅人事处的电话,尽管不知道具体任务内容,他也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我报名!”

邓力榕通过电话安抚疏导隔离点客人。
这份紧急的工作,是担任刚刚成立的省集中隔离点督导组海口督导小队的队长,对海口多个隔离点酒店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
通过邓力榕的讲述,了解这群疫情防控一线“啄木鸟”的故事:
接到任务电话是22号中午1点,下午3点就要参加省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督导培训会。这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个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担当的工作。
我在短时间内集结了17名来自不同单位的机关干部和医院院感专家队员,组建工作群。集体参加了线上视频培训会后,我们马不停蹄赶赴海口驻地,于当天下午6点紧急召开小队动员部署会,明确了分工,压实了责任。

8月23日上午,杨光在隔离点开展问询,各组队员共同记录学习,统一督导流程。
针对海口隔离点点多面散的情况,我将队员分为4个小组,由来自省纪委监委的洪丽婷,省人民检察院的周炳晖、吴仕明、符之佳分别担任组长,各组内搭配行政人员、医院专家,选出小组联系人点对点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督导隔离点工作涉及防控标准、操作规程、转运、核酸采样、消杀、医废处理等人防物防的方方面面。督导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对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规范,提升隔离点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简单地说,如果说疫情防控工作是一棵大树,我们就是树上的“啄木鸟”,专门对采取闭环管理的隔离点酒店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防患于未然,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疫情外溢风险,防止内部交叉感染。比如发现隔离点“三区两通道”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防护服穿脱不规范、防护不到位、隔离点工作机制不畅、消杀台账不清、医疗垃圾放置地点不合理、清运不及时等问题,我们都会进行指导,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坦白地说,在接到任务的当天,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我从来没有参与过疫情防控的督导工作,完全是个“小白”。
我只有不断地向队里专家学习,不停地摸索,每天我都忙到凌晨2点,不停地梳理工作思路。幸运的是,我们队里有许多省内的院感专家,特别是陕西省卫健委的杨光,他经验丰富,就像一本行走的“防疫百科全书”,也是海口小队的“定心丸”,有不明白的我们随时可以请教他。
通过自身努力和专家的指点,我从开始的慌乱,到第二天的平静、到第三天的镇定,队里的各项工作总体平稳,督导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全体队员3天的努力,我们完成了海口所有隔离点的督导全覆盖,第7天就进入第三轮督导回头看环节,全队督导“战力值”拉满。第一轮督导时我们每个小组每天负责4到6个隔离点的督导,每次督导最少要花一个小时,对影响隔离点全局的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的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细致检查和询问。

省集中隔离点督导组海口小队全体队员。
第一轮督导结束后,我们督导效率不断提高,每个隔离点督导时间也从一个多小时减少至十几分钟,每天全队督导发现的问题清单从上百个问题,降到现在的个位数,问题整改率达100%,实现立行立改、日清日结,督导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这过去的8天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不易,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党员,我很荣幸能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我只是此次全省千万名疫情防控工作者中的一员,我看到了疫情面前,广大防疫工作者的担当与坚守,各级机构的高效运转和有力保障,每一份力量汇总凝聚筑牢了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我相信,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终将过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整理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