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视频 | 临高8口之家6人患精神病 广东医疗专家两赴临高义诊(临高精神病医院)
12月17日9时10分,从广州飞往海口的航班在海口美兰机场缓缓降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杨新平及精神病学在读博士生冯飞一下飞机,来不及休息,就坐上汽车,一路向西。2个半小时,107公里的路程,他们来到了临高县博厚镇美所村委会博厚村村民罗庆毫家的老房前。老地方、老面孔,几句温暖的问候,让眼前这间老房子瞬间温暖起来……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在读博士冯飞向罗庆毫四女儿了解病史、询问病患近期的病情以及发病表现。南海网记者李昊 摄
一家6人患精神疾病 媒体发声引各界关注
远在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医院专家为何与一位村民结缘?杨新平一行为何在工作之余两赴临高农村慰问、关心这家人?这得从南海网2016年《临高8口之家6人患有精神病 六旬父亲独自照料患病妻儿》的报道说起。
临高罗庆毫一家8口人,妻子及5子女等6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多年来,这个家庭只能靠着政府相应的低保户补贴和罗庆毫微薄的零工收入维持,治病成了奢望……南海网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爱心不断涌入这个苦难的家,温暖着罗庆毫全家人的心。
海南省残联、县残联,以及临高县博厚镇政府为罗庆毫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为他们家建起了新房,解决了一家人安全住房问题;不少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一次偶然的机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新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看到了报道,一直关注精神疾病的杨新平飞赴博厚村为罗庆毫一家义诊、基因采血,从此结缘。
爱心不止 义诊再续
时隔两年有余,杨新平教授一行为何再次来到临高呢?
距离2016年6月的义诊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杨新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却从未停止、放弃对该疾病的研究。这两年多来,该团队将采集到的血样进行编码基因检测,反复实验研究,分析其发病原因。该项研究近期有了新进展。
杨新平教授介绍,他们把之前采集的基因样本用于小鼠模型实验中,发现小鼠行为异常。对此,他猜测有可能找到了发病的基因,如果这一推测得到验证,就能研究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此行的目的,一旦验证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控发病率。”
12月17日当天,杨新平教授一行刚走到家门口,罗庆毫便赶紧招呼着搬出椅凳。在老屋前的那棵大树下,冯飞向罗庆毫一家再次详细了解病史、询问病患近期的病情以及发病表现等。随后,他们前往镇卫生院为罗庆毫、罗庆毫的三儿子、四女儿和五女儿进行血样采集。

临高县博厚镇美所村委会卫生所的护士为罗庆毫四女儿采集血样。南海网记者李昊 摄
“我们要尽快把这些血样带回去做进一步研究。”令杨新平有些遗憾的是,此次血样采集的数量不够,因为罗庆毫的爱人已经去世、两个儿子患病外出时走失一直杳无音讯、小女儿在外务工等情况,未能将家庭成员的血样采集完整,对下一步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
当天,杨新平教授一行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又急忙搭乘高铁前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夜将血液进行冻存。

杨新平教授一行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又急忙搭乘高铁前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夜将血液进行冻存。南海网记者李昊 摄
“希望这次回去能有个好的结果,尽我们的力量,为他们一家,也为社会上患有同一类疾病的病患及家庭减轻一些负担。”杨新平说。
罗庆毫:感恩政府帮扶、爱心人士关心 希望能修建老房子
回想两年多来的生活,罗庆毫说,在政府、残联的帮扶下,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房早在2016年已建好并入住;低保补助、残疾补助、养老金补助等相关政策当地政府都落实到位;日常生活中,镇残联专职委员彭圣惠也常走动关心生活情况;家中小女儿在海口工作补贴家用……
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帮助,罗庆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我们的生活正在好转,谢谢政府、杨教授和大家的关心,但我知道不能全靠救济,自己种点菜、养养猪,也能补贴点家用。”
如今,罗庆毫在原来老房的院内养了4只猪,打算年前卖了过个好年。看着老房子越来越破旧,他也萌发了新念头,希望能攒钱修修老房子,因为那里有着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临高12月28日讯 南海网记者胡丽齐 实习生符禾欣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