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走三沙:三沙举行升旗仪式迎新年(三沙市升旗)
-本报记者杜颖彭青林
三沙举行元旦升旗仪式

1月1日,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举行升国旗仪式,迎接2014年的到来。新华社发

海龟回大海1月1日,三沙市举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当天,分别在永兴岛和赵述岛同时放流海龟250只,鱼苗8万尾,东风螺15万粒,麒麟菜3000斤。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北纬16度,熹微的晨光努力从海平面下钻出来,照得三沙市永兴岛上的天空微微发白。
今天是2014年1月1日,早上6点30分,三沙市委市政府广场门前聚集了500多军民,等待着一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人们期待着、期待着,天色由暗转明,掩盖了永兴岛的云团慢慢散开,阳光透射出来。
近些日子天阴浪大,岛上的蔬菜十分紧缺,渔民也多日不能出海。今天,这些都将随着和煦的阳光和补给船的到来烟消云散了。
清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一身戎装的仪仗兵护卫下,出现在广场的尽头。将国旗系上旗杆,立正、敬礼、右手向上一抛,随着仪仗兵利落潇洒的动作,国歌声同时响起,五星红旗迎风展开,上升、再上升。
五星红旗升到杆顶,天空全亮了,阳光撒在每个人身上,暖暖的,让人充满了力量。
新年里,人们带着喜悦,奔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一艘艘渔船摆脱了1个月来不散的寒潮,发动机“突突突”地启动了,渔民们又可以出海了。
郑文儒驾着2吨的小渔船向赵述岛前进,午后时分,他“赶海”归来。“阿儒今天捕到了300多斤马鲛鱼,这可是‘开门红’!”同乡渔民林健赞叹着,全村人听了都跟着高兴。
郑文儒家乡在文昌东郊,来永兴岛已是第10个年头,他带着妻儿扎根在这里。
新鲜的大马鲛很快在家门口就卖光了,剩下一些个头小的,他认真地剃掉刺,一部分晾晒作鱼干,还有小部分留给自己做“年货”。“这里其实已是第二故乡了,我们每年都赶在腊月二十六差不多是最后一班船才回家的,今年也不例外。”
林健今天没出海,他趁天气暖和,把前阵子台风“蝴蝶”过后被掀翻的屋棚重新修整,布满茧子的手被捆扎的塑料绳勒得通红,但他不时地抬头向远处望望,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在林健家门前100多米开外的地方,永兴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和居民定居点正如火如荼地兴建,办公楼已封顶,居民楼也开了工。林健说:“来西沙16年了,三沙建市后政府说建保障房,有我们的一份!住惯手搭的木房子了,想想在这岛上很快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钢筋水泥房,高兴!”
在老渔村,每个渔民的内心都有对好日子的期盼,渔民符名福2000年就上了永兴岛,但当时条件太苦,干了2年又回琼海潭门。现在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他又回来了:“我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就盼着海况年年都好,出海的日子多,有钱赚!”
海浪平,天气好,也是三沙基础设施建设者们的愿望。在西渔码头,广东湛江南方工程局的一个勘探工作队昨天搭乘椰香公主抵港。因为寒潮,他们等了一个星期才赶上一班船,今晨立即施工,搭起平台,架起钻机。负责人徐成功展开一张图纸:“利用平台勘测好了水层,码头可以向外再延伸、再拓建,满足更多的船舶到来。抓紧难得的好天气,建好这平台是我们的新年期盼。”
在港池附近日处理100吨海水淡化项目现场,淡化设备负责人戴世东已经4年都没回大连老家了:“这仪器处理的二级淡水符合人体饮用标准,纯净的淡水对海岛居民多重要,我心里懂,我要守住这里!”
……
为着一份对三沙事业的执着,不同岗位的人们,心中都有着像对今日升起之国旗一般的守望。
船来船往,如同潮起潮落,浪花翻涌,碧海清波,南海岛礁上的人们对事业的追寻,难道不是一份震撼人心的美丽吗?
新年走三沙,三沙在沸腾,我们的心也在沸腾!(本报三沙永兴岛1月1日电)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2025年海南冬交会12月4日至7日举行(2020海南冬交会什么时候开始)
-
“海南自贸港和中国扩大开放”午餐会在北京举行(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的“金饭碗”)
-
省军区举行荣誉民兵连队建设发展座谈会(省军区举行荣誉民兵连队建设发展座谈会讲话)
-
2025自贸港人工智能科技大会在三亚举行(2025自贸港人工智能科技大会在三亚举行)
-
第二届拔尖创新人才共育论坛在北师大海口附校举行(北师大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
“侨建自贸港 四海共潮声”中意商贸文化沙龙活动举行(中意商贸交流促进会)
-
我省举行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我省举行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的意义)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