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近距离 | 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一起“云”端看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简介)
编者按:“小专栏,大新闻。”南海网影像专栏《晓峰近距离》以图片或视频为依托,提高新闻附加值,扩大新闻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晓峰近距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市民,以影像的方式讲述海南故事,传播海南声音,将报道的时效性与可读性有机融合,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的壮阔历程和巨大成就。

5月18日,南海网主播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和网友一起“云”端看馆。记者 沙晓峰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8日消息(记者 沙晓峰 马子涛)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准备了一大波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共同体验。当日,南海网主播走进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云”端看馆,感受该博物馆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

5月18日,南海网主播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和网友一起“云”端看馆。记者 沙晓峰 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81年秋,1986年10月1日开馆。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是以征集、收藏、陈列海南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海南黎、苗、回族文物为主,研究海南历史和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该馆展示出海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海南对外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了解海南历史和海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5月18日,南海网主播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和网友一起“云”端看馆。记者 沙晓峰 摄
上午9点,海南省民族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展演正式开始,一曲黎族竹木器乐合奏《黎山春来早》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展现五指山地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苗族民间独特的传统舞蹈《海南苗族盘皇舞》随之亮相,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之一的黎族民歌《情人像藤芯》让人沉醉……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竹木器乐合奏。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苗族盘皇舞展演。记者 沙晓峰 摄
当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演示也是活动的一大亮点。据悉,海南黎族的传统棉纺织工艺是中国棉纺织史上的光辉杰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利用棉(木棉、草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所使用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用手捻纺锤、单锭脚踏纺车纺纱,用植物染料等天然材料对纱线或面料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用腰机织造面料,用色线在面料上刺绣装饰图案等重要技艺类型和环节。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经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类型构成的完整技术体系。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鼻箫独奏。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鼻箫独奏。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民歌展演。记者 沙晓峰 摄
博物馆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知识宝库、灵感源泉和精神支撑,在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应不断探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当日,现场还举行了天涯黎歌书画展。
据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该博物馆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与网友互动,并通过网络直播,带领公众云游身边的民族记忆宝库馆,体味民族记忆宝库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滋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舂米舞展演。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舂米舞展演。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演示。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游客拍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演示。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南海网主播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和网友一起“云”端看馆。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市民、游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游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记者 沙晓峰 摄

5月18日,市民、游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记者 沙晓峰 摄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