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助推“大发展” 海口邮政快递业迎来发展新浪潮(海口邮政物流)
小包裹,大民生。小快递,大市场。
一件件快递包裹,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2022年海口市快递业务揽收量超1亿件,首次跨入“亿件时代”。今年1-8月,海口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035.99万件,同比增长25.0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55亿元,同比增长28.92%……数据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行业总体运行持续向好,发展动能持续壮大。
近年来,海口着力夯实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寄递网络体系,有力地支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大循环,助力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建设。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寄递事业部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监控邮件处理情况。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快递巨头抢滩布局
邮政快递业连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海口市主导产业和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海口邮政行业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浪潮。快递巨头争相在这片热土投资布局,为城市快递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
10月17日一早,随着第一批货车的陆续驶入,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圆通海南区域快递集运枢纽中心操作场开启了一天的繁忙。一件件包裹在全自动化智能设备上迅速分拣,一批批进出港快递完成集散中转……记者了解到,该操作场每天处理量为45万件,高峰期预计处理量每天达到65万件量。
“作为基地的一部分,操作场投入4000多万元引进了全自动、智能化、数字化的分拣设备,大大提升了快递分拣的生产效率。”海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介绍,该项目将整体打造为集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航空货运、冷链仓储、智能云仓等功能于一体的“圆通速递海南区域总部及航空枢纽基地”,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操作快件量6亿件、航空货运总量1.2万吨。

接到派单的收寄员将快递交给配送机器人“小丰”。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子豪 摄
海口中通快递海南总部及航空物流枢纽基地项目,同样选择落地于此。中通快递集团海南公司相关负责人江创东介绍,项目总投资2.6亿元、用地65亩,主要建设智慧航空中心、智慧冷链中心、智能快递中心、智慧云仓中心,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操作快件量7亿件、航空货运总量2万吨。
“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将结合海口地区近年来逐渐增长的果蔬、水产品等冷链市场需求,依托中通快递集团高效的运能平台、高密度的仓网覆盖能力,投入96辆17.5米冷链挂车,助力火龙果、火山荔枝、芒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进一步补齐海口冷链物流短板。”江创东说道。
如今,抢滩入驻海口重点园区已成为快递物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共识。顺丰国际、京东物流、菜鸟、嘉里大通、海程邦达……在海口综合保税区,一个个快递物流新项目纷至沓来,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海口综保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今年将形成近50万平方米的进出口物流分拨中心,为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
低碳环保逐“绿”前行
激增的快递吞吐量,考验着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能力。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海口邮政快递业加快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步伐,按照“禁、限、减、循、降”基本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快递绿色包装应用,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不断提升。
撕掉面单、打开卡扣、取出物品……今年10月12日,市民陈先生收到了在京东购买的零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送来的不是传统的瓦楞纸箱,而是一个更加结实的“绿箱子”,取出货品后,陈先生将箱子交还给快递员进行循环利用。
这只“绿箱子”是京东去年投入使用的循环包装箱“青流箱”。据了解,“青流箱”依靠物流面单即可封箱,减少了一次性封签或胶带的使用。此外,该箱体采用可复用材料制成,循环周期约为20次,如果箱体出现破损,也可以完全“回炉重做”。

在海南邦达吉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仓库内,工作人员对免税货品进行理货、贴标和转运。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如今,依托从供给侧到运输端的全链条治理,快递“瘦身”蔚然成风。“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的礼品包装更加务实,没有过多的装饰性外壳,打包用材也更少了。”位于龙昆南路的顺丰国兴业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网点根据常见礼品类型专门定制了多种规格的可降解环保包装,杜绝了以往“大盒套小盒”“充气膜塞满纸箱”等过度包装的浪费现象。
推广电子运单应用,较传统多联面单成本节约50%以上;推广“瘦身胶带”应用,较宽胶带一年节约25%以上;推广循环中转袋应用,平均循环使用次数超过50次……从拼“速度”到比“绿色”,如今海口快递业正不断探索绿色化、循环化、资源化的发展新路径。海口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年该局指导企业配备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回收复用瓦楞纸箱430万个,并推进全降解包装袋使用量超500万个。更小的面单、更瘦的胶带、更环保的包装,展现出快递绿色包装应用的显著成效。
科技助力智慧寄递
爬坡、避障、“隔空”按电梯……近日,往返于海口万象城各楼层的智能楼宇配送机器人“小丰”,成为市民游客商城购物的“好帮手”。“我们最近线上订单很多,有了它我们就不用麻烦快递小哥频繁上门取件,为大家节约了很多时间。”体验过机器人配送服务后,海口万象城一家商户店员陈儒香称赞道。
这位“新面孔”是顺丰速运在海南投放的首个商超配送机器人。记者了解到,身高近1米的机器人“小丰”舱体容积约70升,每日持续工作时间可达5小时以上,单日可将70件快递“点对点”送至位于商超内的客户手中。作为快递员的“好帮手”,“小丰”在为快递小哥提升配送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末端配送“最后一百米”的用户体验。

在圆通海南区域快递集运枢纽中心操作场内一派繁忙景象,进出港包裹通过全自动化智能的分拣设备快速集散。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在海口经济学院、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等校园内,今年下半年加入派件队伍的快递无人车,也为缓解“618”“开学季”等快递业阶段性业务高峰提供了很好帮助。记者了解到,快递无人车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可自主规避障碍和往来的车辆行人,无人车到达预约地点后,用户扫码或输入取件码即可领取快件。
如今,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助力,快递“越跑越快”,流通体系效率进一步提高。今年年初,顺丰新增海口秀英-湛江徐闻的无人机跨琼州海峡快件运输航线,测试飞行里程达228公里,快件时效由隔日达提升至半日达。
“随着科技智能水平逐步提高,目前邮政、顺丰、圆通等企业分拨中心均上线了全自动分拣设备,快递包裹分拣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海口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智能视频、智能安检、智能仓储、无人车、无人机等试点应用在海口逐步落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多样化的末端配送方式,将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用邮服务需求,为邮政快递行业优化“最后一公里”服务树立“海口样板”。
记者手记
打造现代化邮政服务体系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包裹”联系千家万户、连接线上线下,既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从2012年的972.5万件增长到2022年的1亿件,海口市快递业务揽收量10年增长10.3倍,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传递出消费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
推动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大局。近年来,离岛免税品“邮寄送达”业务量快速增长,建成海口邮件处理中心、顺丰海南国际生鲜港、圆通海南区域总部、菜鸟物流等项目,极兔、德邦等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快递巨头正抢滩布局海口市场。
推动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引导邮政快递网络和服务“双下沉”,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海口积极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助推热带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快递服务正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推动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快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步伐。海口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推广电子运单、“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应用;指导企业配备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展现出快递绿色包装应用的显著成效。
当前,海口正着力打造现代化邮政服务体系,行业企业积极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大局。相信全市邮政快递业在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周到、便捷的邮政服务的同时,在畅通经济循环与支撑实体经济方面也将发挥出更大作用。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