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风情一览 “雷锋班”与“唯一岛主”[高清](西沙风光)
5月28日,“雷锋班”战士在永兴岛码头对一艘渔船进行抢修。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有一个由8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从三沙市区到小岛渔村,从机场到码头,他们为岛上军警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西沙群岛处于南海腹地,岛上没有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居民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只能送下岛去维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修好,很不方便。 2012年11月8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雷锋班”正式在三沙市首府永兴岛成立,成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服务保障队和“雷锋精神”的传播队。8名成员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人人立过三等功,其中2人曾被水警区表彰为“十佳天涯哨兵”,2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具备7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其中有5人通过努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雷锋班”成立几个月来,已为岛上军地维修家电450多台次,维修车辆42次,抢修地方船只20多次,受到西沙军警民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5月28日,“雷锋班”战士在永兴岛码头对一艘渔船进行抢修。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有一个由8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从三沙市区到小岛渔村,从机场到码头,他们为岛上军警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西沙群岛处于南海腹地,岛上没有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居民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只能送下岛去维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修好,很不方便。 2012年11月8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雷锋班”正式在三沙市首府永兴岛成立,成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服务保障队和“雷锋精神”的传播队。8名成员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人人立过三等功,其中2人曾被水警区表彰为“十佳天涯哨兵”,2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具备7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其中有5人通过努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雷锋班”成立几个月来,已为岛上军地维修家电450多台次,维修车辆42次,抢修地方船只20多次,受到西沙军警民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5月28日,“雷锋班”战士在永兴岛渔民村为一居民维修空调机。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有一个由8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从三沙市区到小岛渔村,从机场到码头,他们为岛上军警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西沙群岛处于南海腹地,岛上没有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居民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只能送下岛去维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修好,很不方便。 2012年11月8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雷锋班”正式在三沙市首府永兴岛成立,成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服务保障队和“雷锋精神”的传播队。8名成员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人人立过三等功,其中2人曾被水警区表彰为“十佳天涯哨兵”,2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具备7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其中有5人通过努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雷锋班”成立几个月来,已为岛上军地维修家电450多台次,维修车辆42次,抢修地方船只20多次,受到西沙军警民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5月28日,“雷锋班”战士在永兴岛港池内清理垃圾。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有一个由8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从三沙市区到小岛渔村,从机场到码头,他们为岛上军警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西沙群岛处于南海腹地,岛上没有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居民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只能送下岛去维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修好,很不方便。 2012年11月8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雷锋班”正式在三沙市首府永兴岛成立,成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服务保障队和“雷锋精神”的传播队。8名成员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人人立过三等功,其中2人曾被水警区表彰为“十佳天涯哨兵”,2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具备7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其中有5人通过努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雷锋班”成立几个月来,已为岛上军地维修家电450多台次,维修车辆42次,抢修地方船只20多次,受到西沙军警民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5月28日,“雷锋班”战士将修理好的电磁炉交到永兴岛居民手中。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有一个由8名战士组成的“雷锋班”。从三沙市区到小岛渔村,从机场到码头,他们为岛上军警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西沙群岛处于南海腹地,岛上没有专业的电器维修店,居民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只能送下岛去维修,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修好,很不方便。 2012年11月8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雷锋班”正式在三沙市首府永兴岛成立,成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支服务保障队和“雷锋精神”的传播队。8名成员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人人立过三等功,其中2人曾被水警区表彰为“十佳天涯哨兵”,2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8名成员人人具备3种以上维修技能,具备7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其中有5人通过努力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雷锋班”成立几个月来,已为岛上军地维修家电450多台次,维修车辆42次,抢修地方船只20多次,受到西沙军警民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西沙甘泉岛访古这是甘泉岛上的古庙(5月23日摄)。考古学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岛上的西北部发现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多座小庙。西沙群岛甘泉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1994年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甘泉岛成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岛上既保留了古庙,也有西沙群岛树龄最老的海棠树。目前,有一对渔民夫妇在岛上居住,丈夫胡忠宝出海打鱼,妻子邓春丽就成了唯一的“岛主”。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空中俯瞰甘泉岛(5月20日摄)。西沙群岛甘泉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1994年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甘泉岛成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岛上既保留了古庙,也有西沙群岛树龄最老的海棠树。目前,有一对渔民夫妇在岛上居住,丈夫胡忠宝出海打鱼,妻子邓春丽就成了唯一的“岛主”。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甘泉岛“岛主”邓春丽坐在岛上唯一的淡水井旁(5月23日摄)。西沙群岛甘泉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1994年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甘泉岛成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岛上既保留了古庙,也有西沙群岛树龄最老的海棠树。目前,有一对渔民夫妇在岛上居住,丈夫胡忠宝出海打鱼,妻子邓春丽就成了唯一的“岛主”。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这是甘泉岛上的古树,被认为是西沙群岛树龄最老的海棠树(5月23日摄)。西沙群岛甘泉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1994年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甘泉岛成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岛上既保留了古庙,也有西沙群岛树龄最老的海棠树。目前,有一对渔民夫妇在岛上居住,丈夫胡忠宝出海打鱼,妻子邓春丽就成了唯一的“岛主”。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