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冯坡镇凤尾村驻村第一书记邢增富助推贫困村加快发展(邢增仪文昌)
文昌市冯坡镇凤尾村驻村第一书记邢增富助推贫困村加快发展
筑牢支部堡垒 当好脱贫“头雁”

8月22日,邢增富(右二)到凤尾村村民家走访。本报记者袁宇摄
海南日报记者袁宇 特约记者黄良策
“作为一名党员,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的荣幸。”8月22日,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文昌市冯坡镇凤尾村驻村第一书记邢增富说。
为老百姓做点事,是邢增富坚持的初心。2015年7月,时任文昌市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的邢增富在得知组织要选派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主动请缨,被任命为凤尾村驻村第一书记。
“当时凤尾村的村道,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干部不进取,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邢增富说,凤尾村是冯坡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有685户2673人,但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困难,是文昌5个“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如何带领村民加快发展步伐?邢增富决心从抓党建工作入手,让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全村发展的“领头雁”。
驻村工作后,邢增富与村“两委”干部促膝长谈,逐一拜访村中的党员,到贫困户家中做入户调查,制定工作台账。在他的努力下,凤尾村党支部健全了规章制度,设立了“为民跑腿”服务站,体弱病残的村民以前到政府部门才能办的事项,如今均由村委会代办。
“凤尾村以前是个‘问题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开展工作比较被动。”冯坡镇党委书记陈东明说,邢增富驻村任职后抓党建、强队伍,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邢增富的带领下,凤尾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文昌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党支部有了战斗力,村民脱贫致富就有了主心骨。“凤尾村富余劳动力多,荒地多,适合发展种植产业。”邢增富介绍,为了发展产业,凤尾村引进文昌绿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盘活弃荒多年的300多亩农田,种上了地瓜、冬瓜等。
“加入绿农合作社之后,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每个月能有2900多元工资收入,生活条件变好了。”村民符春红高兴地说,村里还实施了“椰林工程大行动”产业扶贫项目,村“两委”干部带着村民种植椰子树。
“产业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村内短期用工每天可达100人左右。”邢增富说,为了解决凤尾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他带着村干部四处奔走,争取到了50万元光伏扶贫项目资金,“光伏发电设施已并网发电,预计村集体每年可有5万元收入。”
引进产业项目,争取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3年多来,在凤尾村加快发展的背后,是邢增富默默付出的努力。
“邢增富父母都已80多岁,但他却天天待在村里,一心扑在工作上,驻村工作以来没请过一天假。”冯坡镇政府驻村干部潘孝山说,2016年12月的一天,邢增富的父亲因胃出血住院,“他忙完手头的事,晚上赶去医院看望父亲,连夜又赶回村里继续工作,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很感动。”
邢增富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是没有邢书记,我们肯定没有现在的好生活。”坐在家门口,脱贫村民林尤良感激地说。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凤尾村实现华丽蜕变,邢增富也在工作中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任期结束时,村‘两委’干部和22名村民代表联名写下请愿书,请求组织延长邢增富的驻村任期,把他留了下来。”陈东明说。
(本报文城8月24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