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创新“党建+”模式 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党建+”模式)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黄良策
距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仅7.6公里的龙楼镇红海村下辖的好圣村,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如今已成为游客采摘航天育种瓜菜、品尝“航天菜”、购买航天主题旅游商品、感受航天科技魅力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红海村党支部书记符和乐有事没事总喜欢到村子里走走,11户村民家中谁出去打工了、谁返乡创业了,他都心中有数,因为在整个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他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没少入户做过群众工作。
今年以来,文昌市积极探索推广“党建+”模式,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将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到基层各项重点工作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跑腿,激发乡村活力
航天主题壁画、火箭造型标识、航天瓜菜农庄……5月14日中午,记者一行走进好圣村,只见椰林掩映的村庄里,整洁的柏油村道,规划有序的民居,生机盎然的菜园,其间随处可见航天元素。
“美丽乡村建设,最难的是什么?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符和乐说,好圣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文昌市域“多规合一”和龙楼镇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原先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要统一规划,原先靠打鱼务农为生的村民要发展旅游服务新产业,都得靠党员干部一户一户做通思想工作,一桩一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村民郑有超家的庭院开阔,房前屋后遍布瓜菜园,适合经营农家乐,可是缺少前期投入的资金。得知这一情况后,符和乐一次次登门沟通,并协调政府工作人员为郑有超办理了宅基地不动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颁证手续,利用两权抵押试点政策与银行对接,帮忙申请到贷款10万元。如今,郑有超的“乐家家”农家餐馆已经开业,有时一天营业额数千元。女主人林春雪高兴地告诉记者,客人多了,她和丈夫忙不过来,所以请了亲戚朋友帮忙,一共解决了6个人的就业问题,“家门口创业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
与此同时,好圣村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引进龙头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餐厅、航天民宿等旅游业态,让原本落后的小渔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底,龙楼镇红海村被评为省级五星级美丽乡村,好圣村被省农业厅列为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
“党建+扶贫”,公益暖人心
在文昌市会文镇,一家招收了56名残疾人员工的社会福利企业,党支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三大任务扛在肩上,竭尽所能地帮助残疾员工,回报社会。
企业负责人吴敬,早年在工厂打工,亲眼看到残疾人生活不易,便暗下决心要自己办工厂,帮助残疾人就业。2011年,他拿出多年积蓄,四处筹钱,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车子,骑着摩托车创业,办起了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第一批招收的20多名员工中,就有13名聋哑、肢体残疾人士。
此后,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还联合会文镇政府,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先后与20户贫困户签订生产帮扶合作协议,并吸纳2人在公司就业,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为入职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免费提供吃住,每月每人发工资2500元。不但如此,2017年,公司再投入220万元,对员工宿舍进行全面改造,为每个楼层设置厕所、残疾人专用通道等,让所有残疾人都能无障碍通行。
今年33岁的王霞,因常年坐轮椅曾经非常痛苦自卑,入职吴敬的工厂后,逐渐变得开朗。她动情地告诉记者,在公司,残疾人不仅能够自强自立,而且生活方便,大家能够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用心。
为让大家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公司党支部还在文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公司长廊专门设立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墙。如今,包括王霞在内共有4名残疾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
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抓住基层党建“牛鼻子”,铺就乡村振兴“好路子”,鼓起广大群众“钱袋子”。这句话,在文昌不是一句空话。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要求,各级党组织都应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层层强化久久为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建、促发展,为文昌实现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为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文昌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规定》,统筹推进农村、城市、国企、学校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意见,并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采取“1+3+X”的模式(“1”是党的建设,“3”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常规工作,“X”是基层党建的特色自选动作),将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推进“党建+”模式在农村基层深化扩展、落地见效。
在今年初举行的2017年度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上,文昌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均参加会议。会上,市委主要负责人还根据平时了解掌握和会前调研了解的情况,采取“一述一评”的方式,对每名述职党委书记逐一进行点评。
钟鸣明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昌将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本报文城5月27日电)
【短评】
筑牢根基 需强化党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抓党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牵引基层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文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基层工作抓实了,人民群众满意了,党的工作才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建设美丽乡村,文昌都着眼于抓基层、强基础,各个基层党组织坚持“抓党建不离中心工作,抓业务不离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密切党群关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