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海口滨江路现“碰瓷党” 警方支招预防(海口滨江路车祸)
车主规范开车何必惧怕“碰瓷党”
“碰瓷”团伙现身滨江路?记者深夜巡查2小时未见“真容”琼山警方介入调查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柯育超
“碰瓷”原本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如今,这个词的含义却大有不同,对于每一个车主,碰瓷意味着有人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
网友爆料海口滨江路现“碰瓷党”
近日,多位网友在微信朋友圈、论坛发帖反映称,近期夜间,有人在海口滨江路驾车“碰瓷”,而“碰瓷”的新手法也让广大车主瞠目结舌。据网友发出的消息显示,在海口滨江路大鹅岛路段,有团伙进行碰瓷。操作手法为:在机场往海口方向,前车故意减速或停车,逼后车跨双黄线逆向超车,这时逆向车道出现单车青年,故意撞击车辆。由于车辆属于逆向车道违规超车,发生事故要负全责,车主往往选择大事化小。
记者也从朋友圈的视频中看到,一名车主驾车在滨江路上行驶(该路段双向两车道,中间为双黄实线),但由于前车速度较为缓慢,车主多次鸣笛示意失败后,在一处虚线处借逆向车道欲超车,怎知在欲超越前车之际准备回到原车道时,一名男子突然骑着自行车从对面行驶而来,恰巧在车主借道之际倒下。
从视频显示和网友所描述的情况看,这似乎类似于日前网传的“碰瓷”新手段,同样是借道超车,也同样是骑自行车的倒下。而网传的这一情况,也引起了海口警方的高度重视,4月11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琼山警方已介入调查。
车主以前开车怕违章,现又来“一怕”
根据视频所显示的路段和网友发出的消息,4月10日晚,记者驾车来到海口滨江路,打算来个“守株待兔”,但是在2个小时的等待和巡查中,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11日,记者针对此事对部分车主进行了采访,大部分车主表示不可思议,而也几乎一边倒的对“碰瓷”行为进行谴责。
“海口居然有‘碰瓷’?不会吧,那以后真要小心了。”家住海口海甸岛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有10余年的驾龄了,一般驾车都在海口市内,而听到海口有疑似“碰瓷”事件,他表示还是头一遭。“虽然警方还没有证实是‘碰瓷’,但还是让人很气愤,这些不法分子真是无孔不入,不惜使用‘苦肉计’。”
车主黄先生说:“以前开车最怕的就是违章,现在倒好,又多了一个担惊受怕的条件了。不是你驾车去碰别人,现在是人家主动来碰你,还是故意的。”
在记者采访的车主中,恰巧有一名车主的朋友有经历过类似事件。车主辜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朋友曾经在广州遇到过类似的“碰瓷”事件,也因此损失了2000元。“当时也
是前车行驶得很慢,与旁边一骑自行车的男子平行,朋友因着急便从人行道借道欲超车,怎知在违规超车的过程中,骑车人突然靠拢以实施碰瓷,之后便顺势倒地,最后协商私了后赔偿对方2000元。没想到现在海口也出现类似的事情,这些人真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辜先生说。
记者采访违规是给“碰瓷党”机会
抛开视频中疑似“碰瓷”的事件不谈,视频中事件车的违规行为,我们是否会有选择性的忽略?而只关注于“碰瓷”本身。据了解,视频中的海口滨江路路段为双向两车道,而道路中间为双黄实线,黄线用来区分不同方向的车道,一般画在马路正中,好像一条隔离带,把马路隔成两个方向,而无论单黄线还是双黄线,只要是实线的,就严禁跨越,超车、转弯、掉头等行为,行车时没有特别情况就不应该越线。
在记者所采访的车主中,大家也纷纷表示,如果视频车不违规超车,那就不会发生事故。
“如果视频车能稳驾慢行,不急于超车,那么他也不会遇到类似的事件。”车主黄先生说,开车首要就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因为急于一时,而出现违规。
辜先生表示,虽然前车速度较慢,但也不能出现违规的情况,这样更是让“碰瓷”的人有理由讹诈。“如果每位车主都能礼让三分,那给碰瓷者碰瓷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耐心等待、有序通行才是驾车的基本。”
警方支招预防“碰瓷”
●出现事故应第一时间报警
面对可能遇到的“碰瓷”,我们应该要注意些什么?警方表示,预防“碰瓷”最重要的就是驾车时遵章守法,不给“碰瓷”分子可乘之机。此外,“碰瓷”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多数是因为“碰瓷”者抓住当事人不愿惹麻烦的心理特点,主动要求私了,这也给了“碰瓷党”可乘之机。针对海口滨江路这个情况,由于是车主从逆向车道超车,已经算是违规了,即便是报警,也要面临着交通规则的处罚,而且还需要花费时间去和“碰瓷”团伙交涉,更会影响下一年的保费,可能会有些人选择与“碰瓷”团伙私了,那么“碰瓷”团伙就大功告成了。
警方提示,严格守法驾驶是避免“碰瓷”上身的最佳利器,一旦遭遇“碰瓷”,应立即报警,不要与对方私了,并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对现场情况拍照留存记录,以便日后维护自身权益,不要在现场给“碰瓷”者赔偿,不要被对方的野蛮态度吓倒。遇到“碰瓷”者进行言语或者武力威胁时,应立即坐回车内并将车辆反锁,随后迅速报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手机或者相机进行录像取证,尤其是记录“碰瓷”者的长相、车牌等细节。大多情况下,只要坚持报警,“碰瓷”者会遛之大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对方“碰瓷”与否,驾驶者都不应擅自驶离事故现场,尤其不能强行驶离,应等待警方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置。据了解,现今还存在一种“碰瓷”行为,即“没事你走吧”,“碰瓷”者会首先要求留下对方手机号,然后又主动提出自己没什么大事,让“肇事方”驶离,随后会再次联系对方称,如果不给钱,会报警称对方驾车逃逸。因此,碰到“伤者”主动“示好”时,应务必拍照或录像留证。
多知道点
“碰瓷”是种高成本行为
用“碰瓷”手段套钱,早已不是新鲜之事,且各地有各地的特色,结局也大不相同。简单地说,“碰瓷”是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的一种行为。但从法律角度看,“碰瓷”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会受到不同的处罚。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碰瓷”行为不严重时,警方多会依法对“碰瓷”者作出处罚。
此外,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碰瓷”的法律成本并不低,除可能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行外,如果危害到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最高被处以死刑。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