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 灾后文昌稻田收割忙 菜地复绿恢复上市(海南文昌种植水稻)
南海网10月16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在文昌市冯坡镇海南永青白茅洋粮食生产基地看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烁着丰收的光芒。台风“摩羯”离去一个多月了,文昌市大力加快农业复工复产,稻田地、菜地里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记者在白茅洋粮食生产基地看到,稻田中农机轰鸣,水稻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碎秆、入袋、装运等工序一气呵成。

稻田中一派丰收景象。王婷 供图
该基地10月恢复生产,今年种植了4800亩水稻,每天收割400亩。台风后基地减产30%,好在稻谷价格稳定,均价1.2元每斤。

水稻飘香。记者 吴岳文 摄
“我们从10月3日开始收割,半个月可完成。我们将稻谷运到澄迈、临高等地进行烘干再出售。”文昌市冯坡镇海南永青白茅洋粮食生产基水稻部技术总监邓恒惠告诉记者,水稻收割完成后,土地将进行深耕,稻杆回填,进入休耕期,保障明年第一季早稻的正常生产。

公坡香米。王婷 供图
记者随后来到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公坡香米”品牌企业正在全力恢复生产。海盛悦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婷告诉记者,他们对水稻集中育秧中心进行了修复。“今年来我们已经收割5000余亩‘公坡香米’,亩产最高达1400斤。”王婷说,公坡镇水质优良、日照充足,生产的香米具有口感香糯、厚醇甘甜、富含高膳食纤维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公坡镇建起了“育苗+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每年收割好的水稻会立即送往当地的大米加工厂,在流水线上经过烘干、筛选、去石、碾米等多道工序后,分装、封袋,立即装车销往全国各地。公坡镇在发展“公坡香米”的同时,带动了一批农民就业创业增收,也吸引了一批青年返乡“归农”。

烘干的稻谷。记者 吴岳文 摄
当日返程时,记者在文昌市潭牛镇福口坑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畦畦鲜嫩的绿叶蔬菜,准备发往各大批发市场。“台风过后,我们于9月10日种的第一批菜,仅用29天就开始采收了。”负责人李布润对记者说。

文昌市潭牛镇福口坑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恢复供应市场。苏贤辉 摄
该基地35亩,是文昌市重要的蔬菜供给基地之一,种植主要品种有小白菜、菜心、白萝卜等。受灾后,该基地边修复大棚边恢复生产,全力保障群众“菜篮子”充足。
“台风后,我们帮助种植户申请灾后恢复生产补贴资金,同时做好与保险公司对接理赔工作。同时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排涝设施巡查维护。”文昌市潭牛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站长薛本耀介绍,他们还对农户开展防控病虫害等培训,联系热心企业提供免费农药、种子和无人机打药服务。目前,受灾的种植户4830户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农业是文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方有难八方帮。有机肥、种子等不断运抵文昌,台风后,三亚市农业部门全力帮助文昌恢复文昌鸡、常年蔬菜、水产养殖等重要企业的“种苗”资源。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林国良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三亚市农业部门已经调运6批物资帮扶文昌,其中包括消毒物资、动物防治药、农药有机肥、种苗等,协调有关企业对文昌的水稻等经济作物进行“飞防作业”超1万亩,修复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大棚20亩。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