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加快打造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项目)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武威 摄
守初心 担使命
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与创新发展
文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在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下称“崖州湾科技城”)广大干部职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刘赐贵强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省长沈晓明要求,要下大力气、大决心、大本钱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进一步增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凝聚起多方力量,以高水准规划引领建设,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科技创新企业集聚,联动环南海和“大三亚”经济圈,加快建设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打造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

建设发展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01 科学规划引领 创新体制机制
三亚市委、市政府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谋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成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作为市属特设法定机构,行使相应行政审批权。在管理体制上不再用原创意产业园工委、管委的模式,而是参照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深圳前海开发区的管理模式,设立法定机构,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依法授权的形式,赋予履行政府审批的权限。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大激发了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兼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有力推动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建设向好向前。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主要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学城、南山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构成。在机制创新方面,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入招商集团、中化集团作为开发运营主体,构建“管理局+平台公司”的共同开发架构,共同开展科技城的土地开发、招商运营、项目准入与机制保障工作。
目前,省政府和三亚市政府已批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规、控规,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崖州湾科技城通过1个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绿色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立体绿化、防洪排涝、风貌、综合交通等8项专项规划则在编制中,并为项目建设做引导。
7月,省政府推出《关于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发展的措施(试行)》,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行政审批权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8个方面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高质量发展“送”来真金白银,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公园效果图
02 落实人才政策 创新人事制度
人才是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领导下,崖州湾科技城面向全球公开选聘高端管理人才,聘任1名副局长,面向全市公开选调在编干部11人,设置2年身份封存期,参与科技城的运营管理。委托人力资源公司面向全国公开招聘8名管理人才。目前管理局工作人员人才结构较优,拥有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具有境外留学经历的4名。
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机制,管理局委托人力资源公司共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试用期和绩效考核。近期,对全市选调的在编干部进行试用期考核,引入组织人事单位的专业考官和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采取“现场述职评分+网上测评”的方式,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岗位调整,并落实末位淘汰机制。
科技城的文化之“魂”在于创新,文化之“形”在于开放。塑造崇尚知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提升崖州湾科技城软环境的必由之径,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发展“科技产业”的DNA。
通过科技城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各领域专家前来科技城讲课,加强了人才培训,拉近了企业距离,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目前已成功举办14期,累计培训约700人次。第一期中青年英语能力提升班已顺利结束,为科技城年轻人才搭建了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平台。通过党建带团建,管理局策划开展了员工生日会、教师节慰问、联谊交友、中秋音乐会、篮球友谊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
省委人才发展局允许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根据全省高层次人才标准进行自主认定,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全国、全省统一考试的除外)和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下放给园区,通过备案后组织制订崖州湾科技城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享受全省统一的人才补贴政策。此外,在购房购车方面还能按照海南省对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洋产业“12个重点产业”的优惠政策享受相关政策。
目前科技城企业已入驻各类人才近2000人。其中,博士40人,占2%;硕士160人,占8%;本科480人占24%。

海南省“聚四方之才”招聘会吸引了大批人才前往应聘。宋国强 摄
03 以人为中心 创新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是崖州湾科技城贯彻始终的理念,完善公共服务的目的在于服务项目、企业和人。有“人”才有“城”。公共服务往往是衔接“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的纽带,也是群众幸福感的来源。从功能定位来说,崖州湾科技城是三亚城市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从产业上来说,要围绕着深海和育种两个核心产业来进行配套。
目前,崖州湾科技城承接了市级44项审批权限,基本具备实施“极简审批”的基础条件,按照省政府印发的“一园一策”措施,依法赋予行政审批权限,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纳入全省重点园区名录。9月27日,省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广适用“三园”特别极简审批。
传统的行政审批更倾向于审批流程上的服务,崖州湾科技城除了在审批上做“减法”外,还会在服务上做“加法”。崖州湾科技城正在建设的科技城之家,将增加社会服务内容,包括自助银行、无人超市、书吧等设施,让科技城之家真正成为党群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未来,还将辐射整个崖州地区,让崖州区的居民不进入市区就能便捷办理相关业务。

三亚寰岛实验小学
崖州湾科技城的开发建设不仅要满足教育、医疗、公共体育设施、交通、商业等基础的功能,还要坚持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基本逻辑。
安居才能乐业,崖州湾科技城在规划中预留了人才公寓住宅用地,将园区部分建成的住宅项目纳入人才住房房源,现有过渡住房南山春苑小区正交由招商物业进行内部装修,今年底60套人才住房可实现拎包入住。
教育、医疗、文化的配套方面,目前引进的寰岛实验小学,今年9月已经开学,科技城中学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国康医院门诊部计划年底开业,将打造集医学诊疗、疾病预防、高端体检、健康科研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项目;公立三甲医院已启动前期工作;中国深海博物馆、中国南繁博物馆正在进行前期展陈策划;生态体育公园已开工建设,商业综合配套正在进行招商建设,计划明年春节前开放营业。

崖州湾“科技城大讲堂”培训会现场
04 形成工作合力 创新招商模式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模式,落实省政府要求,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分别组建南繁、深海、高教领域三个招商队伍,实行联合招商,形成工作合力,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企业投身科技城的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南繁科技城方面,产业招商入库企业及科研院所44家,含产业资源、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南繁科技城初步搭建起以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顶级科研国家队牵头,中国热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三亚南繁院等支撑,中化系(中种集团总部、先正达)、中信系(隆平高科、中信农业基金)等国内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深海科技城方面,中船工业一期项目已开工,中船重工项目近期上报项目总体规划,同时开始施工图设计并办理各相关手续。招商工业、招商公寓、招商银行、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公司、华大海洋合作协议已在按流程办理相关手续,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已竞得科技城科研地块。
大学城方面,上海交大、中国海大、中国农大、武汉理工大学4所高校已与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办学协议。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管理委员会会议,武汉理工大学海南科教创新园已揭牌。

8月9日,武汉理工大学海南科教创新园在三亚市揭牌
05 主动担当 创新发展动力
崖州湾科技城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崖州湾科技城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加快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和项目建设。
通过充分发挥法定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互补作用和双重优势,为园区破除发展瓶颈;创新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为科技城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渠道引进一批高层次和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发展本地优秀人才;借助国际人才工作站为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提供平台,努力成为海南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载体,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起应有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亚市区全貌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