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田独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活力(三亚田独村委会)
南海网3月5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3月5日,记者在三亚市吉阳区田独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南繁育种等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处处散发着产业勃兴的活力。这活力,源于田独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说明田独村选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对了。目前,田独村正谋划乡村文化服务驿站、康养中心等一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田独村南繁育种基地里繁育的水稻。记者 利声富 摄
在三亚的乡村中,田独村地处亚龙湾、海棠湾、三亚市区交通枢纽交汇的“黄金三角”地带,便利的区位优势,为田独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诸多便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选准路径很关键。”三亚市吉阳区田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运和说,为发挥辖区内颂和水库养殖区的优势,他们盘活水库资源、发展渔业生态养殖,按照颂和水库渔业生态资源情况和鱼类生长特点,选择放养鱼苗的种类和数量。
盘活颂和水库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一年,田独村的村集体经济就突破100万元。同时,田独村依托颂和水库,发展休闲旅游等产业,部分村民利用靠近水库的优势,开起主营水库鱼的的餐饮店,吃上“旅游饭”。“我们还要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积极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苏运和说。

苏运和(左)在观察特色产业芦笋生长情况。记者 利声富 摄
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使得三亚成为南繁育种的理想之地。于是,田独村将村里肥沃的稻田发包给南繁育种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南繁育种。3月5日,在田独村的南繁育种试验基地,连片的稻田郁郁葱葱,生长繁茂,有的水稻高度还没有过膝盖,有些已过腰,有的已开始抽穗开花。南繁育种科研人员正在田地里仔细地观察并做记录,交流育种和田间管理经验。
2024年,田独村基本耕地流转出租,产值约274万余元。实实在在的收入,让田独村的村民明白,只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活力。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但如果不转型升级,也很难让乡村振兴的活力保持下去。“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持续探索,探寻多元化发展路径。”苏运和说。
在符合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的前提下,打破第一产业限制,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等创新路径,推动田园养生、研学科普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田独村的今年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
乡村文化服务驿站、康养中心等一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是田独村今后着力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之一。
据了解,乡村文化服务驿站综合田独村的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产业特性产品体系等要素,结合产业现状,将颂和水库的多样性水生物产业种植养殖与观光研学旅游结合,打造学生水稻劳动基地,发展热带水生蔬菜多样化种植,水上观光、船上民宿等多样旅游产品。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到,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新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康养示范项目,打响海南“健康岛”品牌,引领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该行动方案提及南部着重发展中医药康养,这与我们此前谋划、设计的国药医养健康相吻合。”苏运和介绍,他们计划建设的康养中心是集照料护理服务、康复及保健服务、医疗与健康管理等为一体的乡村康养中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描绘出田独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苏运和说。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