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日报为“90后”李鸿民当红娘 期待遇见懂他的她 共建幸福家(李鸿民简历)

李鸿民在前往自家菜地的路上。

小黄狗是李鸿民最亲近的伙伴。

李鸿民给菜园浇水。

菜地旁有一小块荒地,李鸿民准备开垦出来种菜。

李鸿民在菜园里与三亚日报记者拉家常。
2018年,对于吉阳区大茅村委会太葵村“90后”村民李鸿民来说,将是充满希望的转折之年。
李鸿民以一己之力照顾家中5位病患,替亲人寻医问药,多少次爬坡前行,多少次跌倒重来,以瘦弱身躯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他将家人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将家庭重担扛在肩上,用点点滴滴的爱,编织成一张希望之网……
李鸿民整日穿梭在家里与菜地之间,在单调、琐碎的时光里,摒弃物质繁华,尘封心中理想,放下心里的姑娘,开始了整日淘米、下锅、生火、添柴、犁地、种菜,正值“芳华”时却早早地扛起了家里的重担……生活乏味却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望,2017年,他连续荣获省市道德模范、“感动海南”2017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18年,李鸿民将继续守在悉心耕耘的土地上,怀揣先致富后脱单的小目标,等待一场明艳的春暖花开。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是生命勃发、万物生长的季节;是给人力量、孕育希望的季节。2018年1月,李鸿民的生活也开始“逆袭”,接二连三获得殊荣让他的生活犹如这个绿意盎然的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不断向上。
人们常说,即便沉睡的种子,在春天似乎都可以开始孕育。1月19日是李鸿民从“感动海南”2017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回家的第三天。三亚日报记者再次走进李鸿民家里发现,曾经寂静、萧条的院落,开始绿意环绕,鸡鸣狗吠,家门口那株枝叶发黄的菠萝蜜树也开始吐绿,偌大一个院子,充满了市井烟火的生活气息。
反哺亲人:不离不弃俯首躬行
不到上午11时,李鸿民就已经吃过午饭、洗完碗筷。他家厨房十分简陋,菠萝蜜树下支起一口锅,灶台上放着一个用得发黑的煤气灶,零散地摆放着几瓶酱料,一旁的大蒸锅里煮了一大锅稀饭。
“中午吃了什么?”三亚日报记者想看个究竟。李鸿民告诉三亚日报记者,他煮了一大锅稀饭,可以够一家人(妈妈、小姨和家里的三只黄狗)吃上一日三餐。还炒了一份蔬菜,香煎几条淡水鱼。
“蔬菜都是自己种的,最近获得的奖金加上卖出去的山鸡和蔬菜,有了点存款,就去农贸市场买点鱼肉,改善一家人的伙食。”李鸿民笑着说。
李鸿民的每一天都是从亲人的苏醒中开始,不知从何时起,他的生物钟自动调整成“家人时钟”。每一个清晨,李鸿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家人的情况。帮助李鸿民“计时”的还有家里的三条小黄狗。它们是李鸿民最忠实的伙伴,也是这个家最忠诚的“保安”。
1月19日凌晨4时30分,李鸿民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起床后就径直走进院子里端坐在凳子上,灵敏的小黄狗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听到“狗吠”后,李鸿民“蹦”的一声爬起床。看到母亲情绪比较平静,李鸿民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小时候,母亲患病时经常骂人,甚至还要摔东西。后来,母亲病情加重,有时候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起床摔东西。”李鸿民说,从两岁起,他就没有睡过安稳觉。
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李鸿民就开始拿着扫帚清扫庭院,随后骑着摩托车前往村口一个农贸市场“赶集”。
回家后,淘米、下锅、生火、添柴,很快,一锅简单却温馨的早餐端上了餐桌。因为家人生病的缘故,李鸿民的家人每人固定两个碗。饭做好后,李鸿民就会把饭菜分别盛好放在桌上。
“舅舅外公相继去世后,大姨病情加剧,送医院治疗。目前,家中只有我和妈妈、小姨三人。”李鸿民说,不知何故,最近,妈妈和小姨时常“吵架”,两人会无中生有地互相指责。无奈之下,他只能将饭菜分别端送给她们。待她们吃完,李鸿民又一一收拾碗筷,才开始吃饭,吃完后,就给三条黄狗喂食,然后开始洗衣服。
吃完中饭,李鸿民又扛起了锄头,走村里的一条捷径,穿过G224国道,步行10分钟左右到自家菜地里“捯饬”蔬菜。前往菜地途中,途经一处多彩睡莲池。春天,这片睡莲池开花了,波光里荡漾起了滟影,池中漩开了梨涡。欣赏这片田园美景,成为李鸿民每天最难得的放松间隙。如今,这片睡莲池正唤醒李鸿民彩虹般的梦。
菜地背倚中廖村中和湖畔,面积不足1亩,却种上了秋葵、茄子、辣椒、大白菜、菜心等多个品种蔬菜。菜地一畦一畦,整齐划一。到了菜地,李鸿民便熟练地脱掉鞋子,光着脚丫,提桶打水浇水。他指着一颗大白菜告诉三亚日报记者,这些菜都是刚种上没多久,几天没来锄草、施肥,菜叶都被虫蛀了。
以前,他一个人要照顾5位病患。“瘫痪在床的外公、患重病的舅舅,还有妈妈和两位姨妈。光是倾倒粪便,清洗便盆,一天就需重复至少4次。”李鸿民说,照顾家人就像照顾5个孩子,整天连轴转,不吃饭得哄,不洗澡得求,一刻都不能闲,离家不能超过两小时。现在家里只有两人需要照顾,轻松不少。锄完草、浇完水,李鸿民又扛起锄头回家了。看到李鸿民回家,一条黄狗立即扑向李鸿民上前“撒娇”,时而腾跃、时而匍匐,彼此互相慰藉。
为了看护妈妈和小姨,他无法午睡。回家后,李鸿民又开始准备晚餐。夜幕降临,一家人就开始睡觉。因为妈妈和小姨对声音非常敏感,只要有喧闹声,两人就烦躁不安。为此,必须保持家里安静。这份安静让原本乐观开朗的李鸿民变得沉默不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7个年头就溜走了……
“曾经亲人是我的后盾。如今,亲人需要我照顾,我就要成为他们的脊梁。”李鸿民说,把家人照顾好,成为他前行的动力和最大的愿望。
力拔穷根:
本报牵线社会帮扶
天道酬勤。李鸿民的拼搏与努力、孝顺与大爱,感动了许多人。每一次李鸿民遭遇困境时,三亚日报都会主动牵线搭桥,帮助李鸿民渡过难关。“幸福”二字,将成为李鸿民2018年生活的底色。
2017年8月8日,三亚日报5版“道德模范在身边”专栏刊发《大茅村委会太葵村村民李鸿民不离不弃守护4位患病家人——“90后”小伙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吉阳区积极协调,免除李鸿民欠下的10多万元医疗费,家中3位患病家人获免费治疗。
李鸿民家中有几亩林地,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三亚日报联系三亚山东商会会长刘家光帮忙搭建鸡舍。鸡舍搭建好了,没有鸡苗怎么办?三亚日报又联系三亚市全民健身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刘禹含帮助李鸿民购买了100只鸡苗和4个月的饲料。李鸿民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三亚日报联系吉阳区农林局,经过工作人员努力,三亚鸣鑫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进行养鸡技术指导。得知李鸿民100多斤无公害有机菜心喜获丰收却找不到销售渠道时,三亚日报联系三亚益龙海景渔村老板叶河清全部购买。
2018年,李鸿民收到的新年“礼包”接二连三。
饲养半年的山地鸡可以出栏时,在三亚日报牵线搭桥下,火车头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用4000元收购了李鸿民家中“等待出售”的50只山地鸡,以后李鸿民饲养的山地鸡火车头海鲜广场将全部收购。
好心人,天不负。1月17日,三亚哈尔滨医科大学鸿森医院主动联系三亚日报找到李鸿民,获悉李鸿民身体不适,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私人订制”体检治疗方案。李鸿民先后进行了脑部CT、腹部B超、心电图、内科、外科等项目的检查。由于过度劳累,李鸿民的腰部患有骨质增生,经常疼痛,医院为李鸿民制订了详细的诊疗方案。目前,李鸿民身体并无大碍。
本报牵线,社会帮扶,群策群力,因地制宜,为李鸿民谋划发展林下经济,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子。
大茅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在吉阳区民政局的协调、帮扶下,李鸿民家中享受低保由3人增至5人,低保补助金额由350元提升至480元。李鸿民家的各项补助将会由2000多元提高至3680元。如今,李鸿民外公离世,根据李鸿民家庭实际情况,帮扶的政策也会有微调,但是各项补助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
2018年,吉阳区将会为李鸿民提供一份村里联络员的工作,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此外,李鸿民准备发展林下经济,在现有庭院经济的基础上扩大再生产,已经有了20多株已挂果的菠萝蜜树,购买了20只鸭子,再购买200只鸡苗,种上一亩菜地,学会产业发展“多条腿”走路。
“如此算来,年收入过6万不成问题。”李鸿民说,只要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幸福就会来敲门。
2018年的小目标:
脱贫后期待找到懂他的“另一半”
“脱贫后,还想脱单……”这是李鸿民2018年的小目标。
外公、外婆顶住生活的压力给了李鸿民读书的机会,李鸿民一直努力抓住读书这个机会。在学校读书时,只要不上课,李鸿民就回家照顾亲人。到了晚上,才能挤出一点时间看书。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李鸿民经常被选为班干部。后来,迫于现实压力,他选择了读技校,学习一技之长。
走进三亚技师学院的舞台,3年的校园时光,是李鸿民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曲折的生活经历,复杂的家庭关系,早早地扼杀了李鸿民对爱情的渴望,可是却湮灭不了花样少男的懵懂情愫。李鸿民在三亚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读书时却是一个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先后做过学校青联会会长、环保协会会长等等。清纯的校园时光里,李鸿民选择性地忘却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快乐地活成了一个自信满满的青年学子。
在环保协会当会长期间,李鸿民对同系不同班的一位女会员产生了“好感”。
“第一次喜欢的女孩,算不上非常漂亮,也不高挑。但吸引我的是,每次安排任务,这个女孩从不挑挑拣拣,任劳任怨,做事严谨、细致。”李鸿民说,认真做事的人,最美!他默默地喜欢了这个女孩两年,知道给不了人家幸福,便隐藏起了这份感情,从不透露,更不敢表白,甚至连眼神都不敢在女孩身上多停留几秒。
毕业后,李鸿民辞职回家照顾家人,沉寂了7年。从班上的QQ群里看到了女孩的婚纱照,这个他喜欢了很多年的女孩已经结婚生子。那一刻,李鸿民默默地送上了祝福……
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有时候还遭到“歧视”,李鸿民在村里没有太多朋友,也不愿意交朋友。之前,同学都不知道他家的实际情况。最近,李鸿民孝老爱亲的故事传遍琼州大地,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与李鸿民联系,还在同学群里给李鸿民发红包,50元、100元……但都被李鸿民退还了。
“并不是发的红包都收,前段时间外公过世了,就收了几个同学的红包,暂时渡过难关。”李鸿民说,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接受同学红包的。收到的红包,他都会一一记录。以后,赚钱了,这些红包会还给同学。
在社会接力帮扶下,李鸿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多了欢声笑语,串门的人也渐渐多了,微笑也经常挂在脸上,曾经那个爱说爱笑、自信满满的李鸿民又回来了。2018年,25岁的李鸿民期待邂逅一段爱情,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李鸿民腼腆地说,另一半的年龄、身高、相貌如何都不重要,只要吃苦耐劳、干练利索、淳朴善良即可。只要女方真心相待,不离不弃,他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最大的能力,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