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吉阳区公益课堂端出“非遗大餐” 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0日消息(记者 刘丽萍)沾湿双手,手握陶土,有模有样地模仿传承人揉泥、制陶;小心翼翼地处理的植物纤维水,用木框网把悬浮在表面的木浆脱水……6月19日,在三亚珊瑚岛美术培训中心的周末公益课堂上,数十名孩子亲身体验了古法造纸技艺。这是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推出的系列公益活动之一,其中“看非遗、学非遗”是重点内容,旨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近距离学习黎陶制作技艺。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 供图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公益课堂上,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古法造纸”的相关知识,并播放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古法造纸的主要工序。传统的古法造纸工艺复杂,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老师将许多原本复杂的造纸步骤进行简化,方便孩子们学习。

“沉浸式”体验黎陶制作全过程。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 供图
制作纸浆、漏盘脱水、纱布定型,孩子们和家长沉浸在造纸的乐趣中,普通的白纸太过于单调,孩子们将捡来的花瓣和叶子放在纸浆上制作花草纸,等纸浆完全干燥即可脱模。
“太神奇了。我做的纸一定很漂亮,还会有花草的香味。”孩子们互相讨论着,对自己的制作的纸张信心满满,也对古法造纸的技艺赞不绝口。

孩子和家长们学习古法造纸技术。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 供图
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吉阳区推出的公益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在周六的公益课堂上,孩子们和家长还前往三亚黑土村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上了一堂特殊的“非遗公开课”,以“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领略了非遗魅力。

孩子动手学习古法造纸。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 供图
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助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和保护意识,希望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担,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据悉,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推出的周末公益课堂将持续一个月,市民可预约报名免费参与。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