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博后村组织村民“进修”山栏稻课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23日消息(通讯员 胡魁)11月22日,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带领村里的20多名水稻种植户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张洪亮教授位于琼中上安乡的育种基地,开始“进修”山栏稻课程。张教授就地取材,生动详尽地给村民讲解山栏稻的品种习性、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并声情并茂地回答各类问题。

除去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等企业租赁的土地,博后村有400多亩稻田,这是糖丰小组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从春季开始会种两季水稻,到了冬天则是种冬季瓜菜。针对技术储备有限、市场能力不强等短板,村里曾组织村民到东方市学习辣椒种植技术,赶上了冬种期,许多村民已开始使用新技术、试种新品种。“但是春夏两季田里都是种植的传统水稻,质次价廉,基本只能作为口粮或者饲料,如何才能提升经济效益呢?”苏少洪每每想到这里就心急。乡村振兴工作队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常驻崖州湾科技城且有着多年山栏稻研究培育经验的张教授,经过多番沟通后,这次终于将种植户们带到育种基地,进行手把手的现场教学。

“一斤普通水稻的市场价在2元左右,一斤山兰稻却可以达到10元以上,这就是产业化的力量。”课程下半段,在张教授的带领下,学员们移步省高新技术企业—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从山栏稻种植历史讲到非遗文化传承,从生产原料紧缺讲到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村民们都沉浸其中,眼中充满希望。
“这次课程真是太及时了,接下来我就要和大家商量明年如何引种、试种,让我们的黎族特产发扬光大,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糖丰小组组长胡家志说。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