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海上流动党支部送温暖 渔民党员齐聚船舱学习
成立近半年来,三沙岛礁“口袋党员”有了家,漂泊渔民有了主心骨
海上流动党支部浩瀚南海一抹红
-见习记者 李磊
一部单边带通讯电台,一份党支部党员花名册,就是三沙“海上流动党支部”的全部家当。这个由永兴边防派出所和三沙市永兴(镇)工委、永兴居委会党支部共建的海上流动党支部,自今年7月成立以来,针对三沙渔民居住较为分散、党员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的状况,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把党支部的功能扩展到渔船上、岛礁上,同时为渔民提供海况信息,开展海上互帮互助活动,为风里来雨里去的渔民和党员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
建流动党支部让三沙党员找到了家
今年7月15日,三沙公安边防支队永兴边防派出所和三沙市永兴(镇)工委、永兴居委会党支部联办共建的三沙市首个“海上流动党支部”正式在永兴岛挂牌成立,并共同签订了联创联建协议书。
流动党支部成立后,永兴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一线,对永兴、赵述、晋卿、甘泉、鸭公、羚羊、银屿的渔民党员进行了统计,发现三沙各岛礁常驻渔民中有32名党员,由于不少渔民常年在海上漂泊,此前一直缺少当地隶属党组织的管理,流动党员成了“口袋党员”,不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这些渔民党员们更缺少组织的关怀。
有了“海上流动党支部”,分散在各地的渔民党员也就有了自己的家。
近半年来,“海上流动党支部”通过组织大量活动,让党员民警走上渔船,采取警地党员同上党课,同过党日、同评党员等方式联合开展党组织生活。还一同举办座谈会、党章党史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等党性强、党味浓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渔民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热情,让多年没有过上组织生活的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党支部上岛礁让渔民感到党的温暖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海上流动党支部开始忙活起来,海上流动党支部的成员,开始乘坐冲锋舟、交通船,登上赵述岛、晋卿岛等岛屿,为各个岛礁的渔民党员送去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政策宣讲。
这是“海上流动党支部”上岛礁、进船舱,让党支部延伸到渔民身边的系列举措之一。
在宣讲过程中,流动党支部的成员,带着五中全会宣传单和党报党刊,紧紧围绕全会内容,结合三沙发展变化,联系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渔民关注的话题进行宣讲。宣讲组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更多党员和渔民及时了解了会议精神以及党的有关政策。
如今,类似这样走进渔民党员身边的活动已是常态。平时,在渔民海上生产作业期间,海上流动党支部利用岸上、船上的单边带电台、移动电话向海上各流动党支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在有党员渔民的渔船上,渔民党员还会以船舱为会议室,集中在外作业的党员渔民利用党建书籍、视频光盘集中进行党章党史学习。
党员排忧解难三沙渔民有了主心骨
“离港离岸不离党,跟着党旗闯南海”。自“海上流动党支部”成立后,不仅发挥了党员基层组织的作用,还化解了不少渔民海上作业时的矛盾,还为他们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排忧解难。
常年漂泊在外的渔民,难免有些摩擦。只要渔民党员一出现,凭借着他们在群众中的权威,一般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海上流动党支部”成立半年多来,曾经多次为海上漂泊的渔民化解海上矛盾纠纷,同时还通过电台、移动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为渔民们提供海况信息,并积极开展海上互帮互助。
近半年来,海上流动党支部多次在渔民中举办“渔民大讲坛”,并多方联系专家为渔民传授科学的海上生产作业方式,提升渔民的致富能力。“海上流动党支部”还在有党员的船上建立了党员船长交流制度,适逢渔船休渔或遇到大风天气进港,组织党员船长开展座谈,交流渔业生产形式,共话安全生产。
作为“海上流动党支部”共建方的永兴边防派出所,还专门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广泛开展送法上门,送证上船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协助海洋及渔业部门加强休渔期的管理,引导渔民党员带头并影响渔民自觉加入休渔期行列,共同维护好休渔期秩序。
一系列的举措让渔民和党员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如今海上作业的渔民亲切地称“海上流动党支部”为“渔民们海上流动的家”。目前,三沙各岛礁渔民党员由设市前的8名发展到目前的32名,三沙各岛礁党建工作制度日益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得到改善,特别是在永兴、赵述等8个岛礁社区实现了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覆盖,“海上流动党支部”也成为茫茫南海中的一抹亮色。
(本报永兴岛11月30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