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南教育:从根儿上消除贫困

媒体看海南 0 2673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

海南教育:从根儿上消除贫困(在一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7日   18 版)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如何担当起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任?日前,记者在海南采访,感受教育扶贫的“海南方案”。

  思源学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走进海南省陵水思源实验学校,一股蓬勃朝气扑面而来:男孩子正热火朝天地打篮球,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女生和着节拍跳起竹竿舞,还有学生在骑独轮车、玩滑板、学黎锦编织……欢声笑语传递出一个信息:在这里念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今年读八年级的黎丽孟,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周边农村。虽然一周或几周才能回一次家,但黎丽孟的家人还是愿意让她在县城读书。因为相比村里,思源学校条件好太多,不仅有标准化塑胶操场、明亮的教学楼、干净的食堂和宿舍,更有优质师资和丰富的课程。“我是黎族人,小时候奶奶织黎锦,我就特别感兴趣。”黎丽孟说:“现在在学校也能学编织,还有传承人来上课,能上思源学校真幸运!”

  在县城建设标准化学校,把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或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贫困村孩子整体迁移过来,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海南省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思源学校”的建立,为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为实现教育公平找到了新的载体,为易地扶贫找到了新的路子,也为减少生态保护核心区常住人口找到了新方法。”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目前,海南全省已经建成38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5.5万个优质学位,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的问题。”

  扶贫励志班:一人技术学到身,全家脱贫有希望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人群掌握一门技术,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是教育扶贫的题中之意。

  在海南,经济技术学校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让无数家庭贫困的女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薛恋婷是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2015届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家人希望她去婶婶家的快餐店打工帮忙,但她“不想只是当个服务员,不想一直当低级工”,于是,她选择来到经济技术学校学美容。“这里不仅学费全免,而且每个月还有350元生活费。”薛恋婷说:“毕业后,我到海南一家美容公司当了咨询顾问,年收入近8万元。前段时间,我把这几年攒的钱都寄回了家,准备把以前家里的旧瓦房拆掉,建一个三层小楼。”

  “截至去年,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共招收培养贫困学生近8000人。这些女孩毕业后,凭借技术技能实现了优质就业,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说:“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扶贫励志班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她们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一人技术学到身,全家脱贫有希望。”海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路剑威介绍说:“为了全面推广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的经验,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海南在所有中职学校组建了93个扶贫励志班,招生2800余人。秋季学期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计划单列,开展励志教育。”

  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海南有大片盐碱地,台风过境,海水倒灌,被淹过的土地需要10到15年才能恢复耕种。”海南大学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行玉一边介绍,一边拿出自己培育的耐盐冰菜:“这种冰菜在海边盐碱地可以大面积种植,对沿海居民的扶贫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海水倒灌的农田里长出玉米,让病害严重的香蕉重获生机,帮助岛礁军民人工养殖海葡萄……在海南大学,这样直接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有很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海南省12大重点产业,是海南大学的使命担当。”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表示,学校坚持走区位优势特色化发展道路,推行“一院一市(县)”和“一师一点”科技服务模式,已与海南全部19个县市开展校地合作,对贫困地区的脱帮扶效果明显。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教育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表示,近年来,海南各高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上错位发展,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也为海南的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比如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对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圮村,帮助村民养殖“六弓鹅”,学校负责培育种鹅、供应鹅苗、提供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一条龙”服务让农民保赚不赔。又比如三亚学院艺术学院,帮扶三亚市北山村发展黎族特色服饰,学校负责设计和销售,加工在当地进行,不仅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也让黎族文化展现出新的价值。(记者 丁雅诵)

#人民日报#海南#贫困#根儿#消除#教育
海南三亚旅游攻略自由行最佳线路海南旅游攻略海南摇号结果查询海南天气预报15天海南省海南天气海南地图海南航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电子税务局海南e登记海南政务服务网海南省考试局海南省电子税务局官网海南电子税务局官网海南电子税务局海南在线海南电子税务系统登录入口海南省市场监督局官网海南封关海南自贸港海南房价海南航空电话教育考试院官网入口教育网站官网教育机构教育培训教育部官网教育观教育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沟通教育部教育考试网站官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最新版本全文教育云平台登录入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教育考试网官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查询入口教育家精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教育考试网教育邮箱注册教育部学历认证教育部部长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人民日报每日文摘人民日报官网人民日报新闻人民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人民日报金句人民日报电子版人民日报作文素材人民日报励志金句人民日报谈外资撤华人民日报金句摘抄人民日报 人民网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朱婷人民日报时评人民日报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人民日报数据库人民日报招聘人民日报 钟声人民日报英文人民日报微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