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
本报海口6月11日讯(记者 郭景水)6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9版《理论》的《大家手笔》栏目中刊发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署名文章《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是一条重要路径。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已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更是需要加快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制度型开放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重大影响。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会对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形成倒逼压力,有可能推动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依赖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是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
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意见》指出:“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使市场在服务业领域的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市场动力。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实现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释放强大的市场活力。这主要包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释放我国的科技创新潜力,推动创新发展;等等。
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意见》提出:“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加快推动服务业开放进程,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推进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推进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监管体制变革,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琼州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举办 生动科普提升民众文物鉴赏水平
-
“海南自贸港和中国扩大开放”午餐会在北京举行(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的“金饭碗”)
-
海口今年端午龙舟赛民间组面向公众开放(海口今年端午龙舟赛民间组面向公众开放吗)
-
改革网:自贸港先行先试 海南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海南自贸区健康产业)
-
人民日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线观察(海南自由贸易港 人民日报)
-
我省出台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钟声)(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参与构建)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