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海口港口一线人员争分夺秒 “抢渡”滞留旅客(2020海口港口轮渡最新消息)
点击查看专题:滚动关注海口车辆过海
多抢出一点空间装下更多车辆 多抢出一点时间让旅客尽早回家
港口一线人员争分夺秒:抢渡!抢渡!抢渡!

新海港船只正装船作业。
这个春节注定要被铭记。不仅因为大雾锁航,十年不遇;更因为在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海口人呈现出的坚毅、担当、细心、大爱。
当18日出现大雾封锁、海峡停航时,海口各部门早已积极行动,采取应对措施,从港口内部的调度室、安检员、售票员、船长,到港口外的志愿者、交警、城市警察、环卫等,大家毫不松懈、精心细致、争分夺秒,“抢渡”滞留旅客。
有数据显示:从2月20日上午9点30分至2月21日上午10点,海口港一天发船191班,运送23000台车,这个数字是南港、秀英港和新海港建立以来的最高峰值。
这个峰值的背后,写满了一线工人的付出——他们有的连续工作超48小时、有的日行数万步、有的盯着电脑屏幕直至眼花;港航部门更是以运输滞留旅客为第一要务,船长24小时值班,开到湛江后又放空返回……
这一切付出,不为别的,只为“多抢出一点点的空间”,以装下更多车辆;“多抢出一点点时间”,让滞留的旅客最快回家。
南国都市报记者敖坤 王小畅 贺立樊 王康景 实习生李梦楠文/图

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内的船舶调度人员在紧张工作。
A
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
抢时间、抢空间
“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别问我,我连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坐在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办公室内,值班主任朱琼雄显得格外紧张。
旁边高频对讲机里不时传出码头一线的声音,“车辆能放行不……南闸口要开了……”
朱琼雄似乎没听见,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电脑屏幕上一个个晃动的三角形光标。每一个光标都代表着琼州海峡上一艘艘飞奔的船只,它们每一分钟都在移动。
快速一眼扫过,朱琼雄已经切换了电脑屏幕页面,9个摄像头监控画面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从天翔路口——所有车辆进港入口到进入码头的南北闸口……整个码头超50公顷的范围内,数百个摄像头一一监控,而在快速切换中,朱琼雄已经将整个情况了然于心。
趁着间隙,朱琼雄转过头说:“别看我坐着,我的耳朵听着旁边的高频对讲机里的汇报,眼睛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变动,脑子里已经在盘算如何调度运力,怎么实现最优化,怎么实现以最快的速度让滞留旅客出港了。”
这场大雾超出了朱琼雄以往的经验,“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从18日开始,朱琼雄已经有点“如坐针毡”,“看到大面积的滞留,我们心里一点都不好受,旅客堵在路上,我们是堵在心里。”即便前两天轮班休息在家,朱琼雄依然密切关注港口运输的一切动向。
今早8点,在新海港接班,他面对的情况便尤为严峻:早上6点通航,但由于海安航道故障,无法靠岸,开出去的19条船仍在等待卸载;这边船只已经装载完毕,但是却无法发船……
从早上8点到10点,朱琼雄一边注视着港口的一切,一边打电话,协调各方,争取发船。
朱琼雄说:“不为别的,只为抢一点时间,多跑两趟;还要实现运力组织最优化,多抢出空间,运送多一点旅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

新海港现场调度经理云耀说有点累懵了。
B
现场调度:
通宵作业抢渡过海车辆
“现在有点累懵了”
在朱琼雄全神贯注投入时,码头边一间简易的活动板房内,现场调度部经理云耀,已经疲惫不堪。
“他们劝我休息一下,现在人都有点累懵了。”云耀声音吵哑。
对于滞留旅客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何时能上船。这正是云耀的重要职责,他是旅客上船的最后一关。
面对近万辆车滞留,即便疲惫,云耀却睡不着,“这么多旅客、这么多车辆,心里挂念着要怎么解决,怎么睡得着?”这几天来,在极度疲惫下,云耀只是迷迷糊糊眯一两个小时,然后又起来干活。
这几天里,“抢渡”是云耀的关键词。
“初三开始出现严重的反复停航后,港口内外出现了大批车辆滞留,滨海大道上排成了长龙。”为了抢时间,云耀和另外五名同事一看到恢复通航的消息,便迅速组织发船。
初四(19日)晚上,遇上长达十多小时的停航,港区内的六艘客滚船很快便装满,但港区内外滞留车辆却没有减少,还在不断增加。为了补充海口港口运力,当天深夜二十多艘客滚船冒着大雾从海安返空回海口,其中有9艘客滚船停靠新海港。
“每艘船到港时间大约就只有半个小时,可我们只有六个人,工作非常紧张。”云耀说。
在每艘客滚船到港前,云耀和同事从调度指挥中心确认指泊位置后,便提前放配载的车辆进行泊位前提前等候。
“船在哪里?”“你们是怎么安排生产?”由于长时间的滞留,个别司机情绪非常急燥。“我们只能用喇叭喊话解释,做好安抚工作。”面对这些旅客的不理解,让云耀觉得安慰的是,有一些旅客会替他们说话,安抚情绪过激的旅客。
20日早上9时30分,琼州海峡恢复通航,看着15艘客滚船满载着车辆和旅客离开,通宵作业的现场调度人员和云耀一样,仍顾不上休息,又继续投入工作,现在他们仍然坚守在一线。
22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见到云耀时,他疲惫地坐在凳子上,眼睛肿涨,满是血丝。偶然翻开手机,计步器显示,22日云耀已经走了3万多步。“这一天跑前跑后,走下来,腰也快顶不住了。”他说。

南港票务主任徐海青(左)连续工作48小时
C
南港票务员:
连续工作48小时最快30秒出张票
同样疲惫,徐海青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22日下午,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的徐海青似乎一点儿也“不累”,在两间售票室里来回走动,引导旅客在窗口购票,同事戏称她好像打了“鸡血”一样。
徐海青是南港票务主任,平时上白天班,可自春运以来加班成为常态。这几日大雾天气导致停航后,她甚至把办公室当成了“家”,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过家,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区的小床上稍微躺一下。
“现在增加了售票窗口,我们人手又不够,晚上我也要帮忙售票。”忙完白天的工作后,晚上,徐海青还要做售票员的工作。为应对春节期间的运输高峰以及随即出现的旅客滞留,南港的售票窗口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原本只有12名售票员的窗口,在临时增派了8人后,人手仍然紧张。
由于售票员持续工作时间不能过长,为了不出现差错,徐海青也要替班,让售票员可以暂时休息。
面对这几天滞留的旅客,徐海青也很着急,“特别是看到上了年纪的旅客,有的还带着小孩子,等了10多个小时,让人看着都心痛。”
为了让旅客能够尽快进港,售票员们努力提高售票速度,最快的时候,他们甚至能够实现30秒内出票。
由于船只有限载要求,港区待渡区内的停车位也比较有限,每次待渡区停满后,售票员只能暂时停止售票。“有一些旅客不理解,再加滞留时间比较长,有时还会出现过激的情绪,我们只能尽量做好安抚工作。”徐海青说。
D
秀英港安检员、检票员:
盯着安检屏幕看花眼
送走旅客心里就踏实
22日早上7点刚过,在秀英港港口内排着长龙的旅客开始过安检进入待渡室。58岁安检机人员王勇紧盯着不断从安检机内穿过的行李,以确保旅客没有携带禁带物品。
7点就来接班的王勇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由于春运旅客较多,港口专门额外抽调2名安检机人员保障24小时有人值班,其中晚班是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早班将从早上7点值班到下午2点,他们轮流值黑白班。
“8个小时都要盯着屏幕,既要让旅客尽快完成行李安检待渡,又要确保不漏过禁带物品,眼睛都看花了。”王勇说,春运的这些天,每天要从屏幕上看几千甚至上万的行李箱,饭也都是在安检机旁吃的。
而早上7点,从昨晚十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只在凌晨3点到5点睡了两个多小时,负责旅客疏导和检票工作的陈文彦在办公室揉揉眼睛,又开始了下一个轮班。
检票同样不容易。秀英港检票员谢女士说:“我们三四个检票员轮班倒,以加快完成检票工作。”有时候旅客等待着急了,她们还得耐心安抚。每来一艘船就要验几百张票,检票员们的声音几乎都变得沙哑。
即便如此,每检完一张票,谢女士的心里就有一份无法言说的舒适:“我知道,只要我多坚持一下,多验一张票,快点、再快点,滞留的旅客回到家的时间就能早点。这样想着,心里就感觉踏实。”

新海港区待渡车辆。
E
船长:
驾驶室24小时值班只待复航即刻出港
22日一早,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秀英港港口内看到了2艘大型的待渡客滚船,一层船舱内已经满载车辆,二层以上船舱则满载旅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在铜鼓岭号客滚轮船长室内看到正在刷牙的船长周敏。
“昨晚夜间近12点到的港口,落完客,就紧张安排旅客车辆装载,凌晨4点多完成了装载,没睡几个小时就起来了。”周敏看上去显得有些疲乏地说,铜鼓岭号一万多吨,载客近千,载车230多辆,装载起来耗时不短,很多船员都是凌晨四点才睡,为了尽早完成装载,复航信息一到就可开船,船员们都累得够呛。
周敏洗漱完毕带着记者来到驾驶室,他首先向当班人员了解是否复航,在得知仍未能开船后,周敏查看了航行记录,看看窗外海面的雾气。“外面下着小雨,有助大雾散去,希望可以尽快开船。”
而在驾驶室内,记者看到另外两位正在值班的副船长,其中一位正紧张记录航行数据信息。周敏说,他们三位船长都要参与到驾驶舱的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收取航行最新信息,第一时间开船出港。
“第一时间”,这已经成了周敏的口头禅。
F
执法人员:
严防黄牛、黑车
保障旅客权益
不仅是港口内,港口外的执法人员同样紧张忙碌。
22日下午的秀英港区,飘起了阵阵小雨,大量出岛旅客在港前广场等候。此时,一位中年女子带着两位游客走过广场,与一位身着制服的年轻人擦肩而过。
转眼前,身着制服的年轻人伸手拦住这位中年女子,问道:“你要带他们去哪?”女子一时语塞,在看清了年轻人制服上的徽章后急匆匆离去。那面徽章上印着几个字,其中“执法”二字尤为显眼。
“我们要坐大巴出岛,她说带我们去坐车,她那里有车。”两位旅客这才醒悟过来。
“她哪里有车,有也是黑车,没有安全保障,你们可不能上当。”在年轻人的帮助下,两位旅客到正规售票口买了票。
“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天不知道重复多少回。”这位身着制服的年轻人名叫吴毓浩,是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队的一名队员。从节前开始,每天四班倒,和同事们24小时轮换,一直站在秀英港的港前广场上。
同事王南介绍,执法队员站在港前广场上,主要为了维护港区周边的正常营运秩序。“杜绝黑车、黄牛,一经发现,一定严格处理。”
21日晚上,丘海大道滨海路口依然拥堵,大雾持续笼罩海口,焦急的车主们堵在路上,情绪似乎一触即发。
“别着急,排到这里,离港口不远了。”海口城市警察王勋世不断安慰着车主,他也加入了疏导交通的大军中。可是偏偏在紧要关头,他的肩佩警灯突然不亮了。
“这是向车主发出警示信号的重要工具,警灯不亮了,车主很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指示,影响出岛。”焦急的王勋世赶紧向同事求助,大家一研究,原来是连日不停歇的工作,连警灯都“罢工”了。趁着换灯的间隙,同事接过班,王勋世终于能够稍微休息一下了。
G
省内班线车:
支援出岛运输
司机蹲大巴车旁吃饭
前往秀英港11号轮渡泊位的停车场内,一排排大巴车十分显眼。它们停在等候登船的通道上,车窗玻璃上却标记着“保亭—海口”、“东方—海口”、“陵水—海口”等路线提示。
“我们是省内班线车,春节期间支援出岛运输,临时加入运送出岛旅客的行列。”郑师傅驾驶着“陵水—海口”的班线车,准备开始今年春节假期的第一次过海旅程。他的搭档刘师傅,年年都要参与到支援过海运输的大军中。
“春运时间,特殊时期,加上大雾封航,大家都需要体谅。”作为司机,郑师傅一有机会,就耐心向乘客解释停航的原因,并且邀请乘客共同下车活动。等候区内班线车乘客们,大多都表示理解。
临近中午,刘师傅拎来了两盒快餐,叫上郑师傅一块吃饭。为了不耽误发车,两人以石墩为桌,双腿为凳。前几天还在家里吃大餐,几天后的大年初七,两位师傅蹲在大巴车旁,快速吃起了春节期间难忘的一顿饭。
这就是海口正在进行的“抢渡”,所有人都忘记了疲惫、争分夺秒,因为这一刻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让滞留的旅客最快回家。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