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第一塔”重生 海口明昌塔重建封顶(海口明昌塔来历)
爷爷记忆里的那座塔 明昌塔重生
主塔封顶,采用钢混结构 设计为7层,总高度33米 预计9月底完工后对市民游客开放

明昌塔封顶。
6月10日,代表着海口历史文化名片、代表着琼州文化传承的明昌塔项目主塔第七层顺利封顶,这标志着海口在实施城市更新、美舍河生态修复、传续历史文脉、挖掘重现海口历史文化遗存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南国都市报记者 胡诚勇 通讯员 许晶亮/文 汪承贤/图
史实记载
被誉为琼州第一塔
据《琼山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琼州知府涂文奎、给事中许子伟(海瑞的学生)为振兴海南文风,在塔光村(现为塔社区)、下窑村(现为夏瑶村)一带募建明昌塔,于1597年建成。
明昌塔
七层八角,塔高34米
是明代琼北最高的宝塔
与当时的五公祠遥遥相望
登塔便可举目望海
被誉为琼州第一塔
重建前
建成之后几经毁坏
●1605年
琼州大地震给明昌塔带来巨大创伤
●1944年
日军强行拆塔,拆到第四层,发现塔肚内卷缩着两条大蟒蛇,惊惧之余只好放弃,宝塔残留半截
●1958年
当地群众拆塔取砖建猪舍,宝塔完全损毁
●目前
明昌塔残骸遗迹仅存“观文成化”和“臣许子伟稽首敬祝”两块残碑,但相关历史材料和文学作品保存较完好
重建后
项目占地面积40.2亩
开工时间:2018年12月
重建选址:
重建项目选址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美舍河西岸小高地,距原址约200-300米的东西轴线上。
项目概况:
项目占地面积40.2亩,主要建筑包括主体建筑明昌塔,附属建筑文昌阁、先师殿、东西配殿、敬事亭、山门。
主体建筑
明昌塔
形状呈八边形,采用钢混结构,总高度为33米,设计为7层。表层整体玄武岩石材装饰,建筑面积528.81平方米。
附属建筑
文昌阁
为重檐三滴水歇山样式,明清海南地方式样纯木结构(菠萝格),建筑面积为384.5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8.8米,为开敞展厅。
先师殿
为重檐歇山样式,明清海南地方式样纯木结构(菠萝格),建筑面积为233.5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3.87米,为开敞展厅。

明昌塔效果图

文昌阁效果图
宝塔封顶
群众自发来到塔前庆贺
当天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明昌塔项目工地看到,明昌塔项目主塔第七层已经封顶,现场有近60名群众自发来到明昌塔前,表达祝贺与祝愿。部分群众还贴心地带来了王老吉、矿泉水等饮料,为炎热工地上的工人降暑,还有群众点起电子烟花、礼炮,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
“很激动,很开心!”琼山区国兴街道办夏瑶村居民文国材说,自己今年已经年过8旬了,在他的记忆中,原来的明昌塔是残缺的,他小时候还曾爬到只剩下3层的塔上掏过鸟窝。“如今政府重建明昌塔,对当地居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家都盼着宝塔焕然一新的这一天。”
百姓关切
政府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海口在生态治理美舍河的过程中,于2017年4月25日在苍屹湖发现了仙人洞,让沉寂了400年、明万历年间广东琼崖副总兵邓忠题写的“石室仙踪”遗址重见天日。之后,300多名居民联名致信市委、市政府希望能重建明昌塔,与沿河而下的“石室仙踪”、五公祠、骑楼老街等历史记忆连在一起,复兴美舍河文脉,让广大市民游客能更好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了回应百姓的关切,海口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邀请设计研究院顾问、原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专家孙大章先生实地调研指导;2018年8月21日,明昌塔重建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孙大章、业祖润、朱宇华等五位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以及市民村民代表等出席会议,省文体厅派人参加。
同时相关部门还就重建工作征求了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程师付清远先生、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立平先生的意见。
何时开放
明昌塔预计9月底完工
据项目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建设以来,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海口市委、市政府要把项目建成百年大计工程的要求,顶烈日冒风雨,加班加点赶工期,安全生产确保质量,在预定时间完成了主塔封顶建设。与此同时,项目配套项目如先师殿、文昌阁以及园林绿化项目也开始建设。
琼山区旅文局负责人表示,明昌塔是琼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在广大市民群众心目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历史性建筑、标志建筑,所以海口要将明昌塔重建项目作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民心工程和历史性工程。项目预计将于9月底完工,并对市民游客开放。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