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构建数字检察监督模型 “护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海南琼中检察院)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2月20日消息(记者 任桐)如何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这场发布会介绍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一项落地举措。
12月20日,琼中举行“守正创新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数字检察服务保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该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创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数字检察综合监督模型”的经验做法。

发布会现场。 记者 王威 摄
据悉,今年8月至10月间,最高检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在参赛568个模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数字检察综合监督模型”获评69个优秀模型之一,荣获三等奖。
那么,什么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数字检察综合监督模型”?它的作用是什么?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发布会现场。记者 王威 摄
当天的发布会上,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针对刑事立案、行政执法、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检察监督线索发现综合治理等难点堵点,通过构建数字模型,以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贯通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采取“梳理法律文书、提取数据要素,找准监督特征、提炼研判规则,反向核查线索、提升监督质效,强化检察监督、推进源头治理”四个步骤,实现检察监督办案路径。
今年年初,该院在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办理涉林行政案件,存在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并未完全履行、行政机关案件办理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发布人发布相关情况。记者 王威 摄
为此,该院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履行监督职责,类比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行政执法案件,构建“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并向相关市县检察院推广运用。
这一过程中,共发现检察监督线索1720条,按照管辖权移送相关市县检察院依法办理。其中刑事立案监督线索19条、行政违法监督线索 1349条、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监督线索352条,以数字检察推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服务保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王威 摄
此外,琼中人民检察院还推动琼中林长办将信息共享机制写入《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疏通全县涉林领域行政执法信息与检察监督数据共享,进一步扩充检察数字监督模型数据源。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