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两岸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我们都是一家人”

历史人文 0 2998

 琼台两岸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我们都是一家人” 历史人文 

五指山市黎族妇女在练黎族山歌。 尹秋艳 摄

 

 琼台两岸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我们都是一家人” 历史人文

2005年4月,五指山市黎族同胞和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一起。 唐小平 摄

 

 琼台两岸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我们都是一家人” 历史人文

正给棉线染色的黎族妇女。张杰 摄

 

 琼台两岸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我们都是一家人” 历史人文

台湾阿美族妇女。唐小平 摄

  跨越海峡 两地情深

  虽然分居大海之中,天各一方,遥遥相望,但海南岛和台湾岛的少数民族同胞却有着共同的源头。今天,人们通过历史、文化和习俗方面的交流和论证,都能找到琼台两地少数民族的共性。甚至通过对采集血样的DNA研究,也能证实海南黎族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血脉相连。

  “你的家乡在海南岛,我的家乡在台湾岛。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这首由台湾阿美族群同胞林正二收集整理而成的歌曲《我们是一家人》跨越海峡,共同传递着浓浓的两岸情。

  随着琼台两地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看着彼此熟悉的断发文面、饭稻羹鱼、龙蛇崇拜、腰机纺织等古越民俗,“像,太像了”成了琼台两地少数民族同胞的口头禅。

  追根溯源,因为琼台两地文脉相承、地脉相连、血脉相通。我们是一家人!

  琼台同属百越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浙江省崛起的越国(当时称“于越”),只是越人中的一支。而同时崛起的吴国(当时称“勾吴”)也是越人的支系。随着越王勾践灭吴,北上称霸后,越的名称开始大显于世。

  “东南沿海地区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干越、扬越、南越、闽越、瓯越、骆越、夷越等称呼。”“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课题设计者、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认为,由于越人都居住在我国长江下游的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古书就将这一地区称之为“百越之地”;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也被称之为“百越民族”。

  翻看《吕氏春秋》一书的《汉书·地理志》可查阅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是“百越”一词最早的出处。由此也可发现,“百越”是在血缘上、文化传承上关系密切的一大族群,是各个越人集团的泛称。

  史学家蒙文通在其《越史丛考》中也指出,“狭义的百越”专指其活动区域是广大东南的弧形地带,“唯居东南沿海暨岭南之地”,即分布于“越、东瓯、闽越、东鳀、杨越、南越、骆越、滇越”等各个越人集团。“广义的百越”则指其活动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分布各个越人集团的地方,还包括许多古越人散布之处,范围囊括整个长江中下游及其南的所有地方。

  综合既有的史料研究,不难勾勒出百越人的活动地区。在今天江苏、安徽、江西的西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越南北部、台湾和海南岛,方圆1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皆生活着具有极其鲜明“水上文化”特点的古越人群。

  对该地区人群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此地区的人种存在异乎寻常的同源关系。《历史地理》编委司徒尚纪教授总结了民族学者的相关研究后指出,海南黎族、台湾原住民和江苏、安徽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百越人种同属亚洲蒙古人种,其在头指数、体高、鼻型、眼型、肤色、发型等基本一致或十分相似。

  琼台地脉相连

  由于地质运动,台湾海峡在更新世曾几次成为陆地,在距今16000年至15000年间,海平面下降至今天海平面的-155米以下,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整个东海大陆架都变成了广阔平坦的大平原。东海大平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古越人的祖先开始陆续迁徙到该平原上生息繁衍。

  时光来到1万年前,随着卷转虫海侵,海平面开始不断上升,东海大平原最后成为华夏大地上沉没的古陆。而在距今约7000年,海南脱离东海大陆,成为海岛,而台湾也在这个时期最后与大陆分开,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形成。生活在东海大平原上的越人祖先,有的向内地迁移,有的则留在了海南、台湾等岛屿上。

  “黎族和原住民是两个海岛上最早的先民。”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的学者田哲益在其《海南黎族与台湾原住民之源流与关系》一文中指出,海南黎族地区与台湾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其器物及其形制均具有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器物的特征。

  无独有偶,司徒尚纪在其《海南黎族和台湾原住民族都是古越族后裔》的文章中详细分析了琼台少数民族同胞地脉相连、文化同源。

  “三亚落笔洞距今约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片石器,陵水大港村、石贡、旧县坡等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磨光石斧、石锛、砺石和各种夹砂陶器,以及陵水古楼坡、文昌吕田坡、定安佳龙坡距今3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双肩石斧、有段石锛、平肩长身石铲、大石铲,以及板沿口釜、罐等器物,其风格与华南各省区出土同类器物文化内涵相一致。”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台湾分布很广,通过对比分析,其属于大陆系的成分较大。“台北圆山、大坌坑、北部沿海土地公山、芝山岩、大直、尖山等数十处,出土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黑陶和彩陶等,其质量和风格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同类器物相近。”

  此外,台湾中部和南部沿海、河谷发现的与圆山文化同时代、距今约3000~4500年的凤鼻头文化,其陶器、贝丘、石斧、石锛等亦与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同类器物有很多共性。

  琼台血脉相通

  由于有着共同的祖先———浙江河姆渡的古代百越人,因而琼台两地少数民族同胞血脉相通,是“兄弟”。

  在“中华民族基因组”的项目研究中,国际著名的群体遗传学家金力教授和中科院遗传所的杜若甫院士于1998年前分赴台湾和海南采集了台湾阿美族等五个少数民族和海南黎族人的血样。

  经过对采集血样的DNA研究,海南黎族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Y染色体,台湾阿美族人只有其中一种类型的Y染色体,泰雅、布农、排湾族人有其中两种类型的Y染色体。他们这种相对较纯的Y染色体类型与发源于浙江河姆渡的古代百越人简单的Y染色体类型相一致,而不同于南洋各民族的复杂类型。

  海南医学院李冬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关于“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黎族起源的研究”中也发现,海南黎族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血脉相连。

  “从海南黎族的y-snp单倍型结果中发现,黎族五个支系中有95%以上都属于同一个单倍型O*-175,而代表台湾原住民的阿美族、排湾族人群属于O*-175单倍型的比率占100%,这提示,黎族与台湾原住民的起源很亲近,这一点与他们文化、体质的相似以及考古学证据能够相互印证。”

  海南和台湾都曾发现1万年前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而O*-175单倍型出现的年代也约在3.5万年前。李冬娜认为,在最后一次的冰川时期,海南和台湾与大陆相连,O*-175单倍型人群曾遍布于整个海南———台湾这一连续的区域,黎族和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在1万年前就已经分别到达海南和台湾,随着冰川期结束,海平面上升使海南和台湾与大陆分离,但由于地理的隔阂,黎族和台湾原住民依旧保持非常纯的O*-175单倍型。

  “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但每次活动都能悄然变成省亲行,因为无论从长相穿着还是生活习惯,我们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有太多相似之处。”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办公室主任云朝阳的感叹道出因果,因为我们同宗同源,原本就是同根生。(记者 黄媛艳)

#都是#少数民族#两岸#家人#同宗#同源#一家人#我们
我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我们的秘密我们一起摇太阳我们的爸爸我们都在平凡的日子里拼命挣扎歌名我们的英文我们在黑夜中相拥我们都要好好的 电视剧免费观看我们恋爱吧我们的拼音我们四个人换着睡我们的交换日记我们的爸爸综艺在线观看免费版我们的爸爸综艺在线观看我们开学啦图片我们的爸爸综艺我们的歌我们的少年时代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家人的英文家人相聚在一起美好时光句子家人相聚最暖心短句家人卦家人守护家人微信群名称大全家人群名字叫什么温馨家人群名称比较有创意家人过世多久才能去别人家里家人地图怎么添加家人家人团聚图片家人简笔画家人彩蛋家人英文家人图片家人被良久团购骗了家人过世后49天的禁忌家人结婚祝福语家人侠家人偏心 我反手一个断绝关系家人们家人共享信息不可用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咖啡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两岸三地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两岸一家亲两岸三通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新新闻两岸统一中国大陆答应条件是什么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突然传来的消息国人一片欢呼两岸统一最新消息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岸统一概念股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两岸关系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两岸统一两岸四地两岸要闻两岸三地是哪三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