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技艺申报世界非遗(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人文 0 7206

黎锦技艺申报世界非遗(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人文

    黎锦技艺在黎族妇女中世代相传,被黎族人民公认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 李幸璜 摄)
 
  记者7月21日从省文体厅获悉,黎锦技艺(又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重大进展,现已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审核。

  根据2009年首批列入名录的遗产申报材料和评审程序,审核报告最迟将于今年8月31日送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并网上公布缔约国参考。9月28日至10月2日,政府间委员会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拉比召开第四次常规会议,届时该委员会将决定黎锦技艺是否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传统手工技艺。该技艺以“絣染”、“双面绣”等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技艺在黎族妇女中世代相传,以它制作的织物用品是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黎族人民公认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掌握该技艺的黎族妇女在20世纪50年代约有5万人,到20世纪70年代数量减少了一大半,目前人数已不足1000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其中掌握絣染技艺的不足200人,掌握双面绣技艺的仅有5人,龙被制作技艺则已无人能够完整地掌握。

  为了保护传统技艺,省文体厅联合省群艺馆于2008年3月正式通过国家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并于2009年4月递交申报书,目前已经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馈的审核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报告指出,黎族妇女不拘泥于老传统,她们能够在社区审美范围内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审美风格,通过织造礼服,将自己的个性参与到社区的集体活动中。这些纺织品与文化预期一致,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积淀的信仰、知识和智慧,没有文字记录,确是民族特性的明确标志。(记者 黄晶 实习生 张静)


责任编辑:吴文娜
#技艺#世界#黎锦#申报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