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40年 三沙市荣誉市民朱崇铎:回到西沙 便回到了故乡(朱崇洲简历)
“有了海水淡化,简直就是梦想照进了现实!”朱崇铎一上永兴岛就开始转悠,参观了永兴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后感慨不已。遥想上世纪50年代,朱崇铎还是从《科技画报》上初次接触“海水淡化”这个词,当时他琢磨:什么时候西沙能用上淡化了的海水呢?如今,一切都实现了。
“回到了西沙,便回到了故乡。”朱崇铎心中满是感慨。这一次登岛,80高龄的朱崇铎带着“三沙市荣誉市民”的荣誉归来,这是他1975年离开永兴岛后的第一次回访。1980年调离海南后,他先后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军事教员、副教授、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
至今,朱崇铎共上四次永兴岛,分别于1959年、1960年和1974年和今年,横跨了他从23岁到80岁的时光。仍记得1959年3月初次上岛时,朱崇铎揣着一副50倍望远镜负责勘察永兴岛等地工作,测绘永兴岛大比例尺地图,探查水文航道。
永兴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寸一土,一岛一礁,朱崇铎都无比熟悉。乘坐“三沙一号”轮踏浪而来,看到远处逐渐清晰的永兴岛,朱崇铎万万没有想到故土已发展得如此现代化。犹记得,前三次登永兴岛时码头还没有建成,人们要上岛就得先从渔船上转移到舢板船上,舢板船还必须从礁盘的缺口处进来停靠在岸边,远不及现在早已成了规模的永兴岛综合码头。
虽远离陆地、远离亲人,年轻的朱崇铎却从未觉得岛上的生活孤单,他十分怀念与渔民朝夕相处的日子。
想想以前,一艘载重约50吨的补给船常常半个月到一个月才来永兴岛一次,船来的时候就是永兴岛上最欢乐的时刻,像是过节一样。“大家早早地把家里的水桶、盆端出来去接那些弥足珍贵的淡水。”朱崇铎回忆道,当年岛上用水稀缺,大家喝雨水、海水都是常有的事。
“天壤之别”,是朱崇铎一直念叨的词,回想着当年岛上艰苦的生活,朱崇铎打心眼里为三沙人现在的幸福生活高兴。三沙居民的生活有水、有电、有网络,三沙也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逐梦飞翔。
“当选‘三沙市荣誉市民’,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故乡的浓浓温情。”这份荣誉,凝结的是朱崇铎与三沙渔民风雨同舟的情分,对三沙的深深眷恋,对主权三沙、幸福三沙、美丽三沙的殷切期盼。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海南日报永兴岛8月3日电)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
省民博以互动体验吸引市民游客逛展观展 让文物“开口说话” 让历史“触手可及”
-
省军区举行荣誉民兵连队建设发展座谈会(省军区举行荣誉民兵连队建设发展座谈会讲话)
-
沉浸式浪漫体验 三亚市民游客共绘196平方米玫瑰画卷(三亚的玫瑰谷图片)
-
组图 | 玩沙、戏水……市民、游客在海口西海岸享受椰风海韵(海口网红沙滩)
-
海口拟优化调整46路、47路、48路、游8等4条公交线路 现征求市民意见(海口公交46路现存车辆)
-
无需远行享多彩诗意时光,三亚市民在口袋公园里“微度假”(三亚旅游万能口袋)
-
警示!海口一市民横穿马路被车撞 受伤还要负主责(海口撞车事件)
-
市民游客都玩嗨了!海南“三月三”五指山主会场举办民族趣味运动会
留言0